La Vie/奥斯卡美学大师 旅馆,就是装满故事的盒子

【撰文:董美圻 摄影司成毅 本文出自La Vie杂志第112期】

叶锦添工作室,位于北京城最北端的「一号地艺术区」。工作室是一处五米高的建筑,红砖外墙上没有任何标志,素灰色的墙壁让人神清气爽,空间中央置放的巨型条案旁,设计师们正埋头工作,角落里安静地陈列着叶锦添为【赤壁】、【卧虎藏龙】等电影设计的服装

叶锦添独自坐在私密的办公环境内,这里被装饰得很像艺术区,真人大小的人偶「LILI」坐在沙发里注视着他的方向,不远处的长沙发里还坐了一副歌德式打扮的骷髅骨架。叶锦添选了LILI身边的位置坐下来,我们的话题,便从这位女主角开始。

电脑的视频中,少女戴着墨镜,坐在汽车后座上,面无表情地注视着窗外风景,随着音乐和快速流动的人与景,我们仿佛感受到自己在旅行中的过往经验。摄影师出身的叶锦添再度手执相机,机缘便来自于这个女生—LILI。

这个真人比例的女性人形,相貌看起来很亲和,凝视久了,你甚至会从她脸上看到微妙的情绪变化。

LILI的前身是叶锦添的观念艺术作品〈原欲〉—一尊裸体少女雕塑。

当时叶锦添为〈原欲〉设计了可以流泪的眼睛,他旁观观众,看到观众与艺术品之间存在的情感交流,为了继续和加强这种交流的力度,LILI诞生了。LILI穿着当下女孩子流行的服装,去过台湾、上海、北京等地旅行。如果艺术创作是一趟旅行,那么LILI就是叶锦添「抽离世界以外看世界」的短途旅程

认真的苦行者

1993年,当叶锦添踏上电影艺术的旅程,就没有停歇过脚步:【卧虎藏龙】、【无极】、【夜宴】、【赤壁】、【大明宫词】、【一九四二】、《如梦之梦》⋯⋯这一路他走得辛苦而专注。

为了背景里墙体的时代效果,叶锦添冲进镜头拿着刷子迳自涂抹,以至于全组不得不停下来等他。

在场的香港副导演取笑说:「这么认真干嘛?你以为你能拿奥斯卡啊?」结果却被那位副导演言中了。

接手电影【赤壁】,因为中国上古时期并无椅子、凳子,床和榻才是室内生活的核心家具,为了追求可信度,叶锦添专门打制了一套家具。在最近的《如梦之梦》中,叶锦添精雕细琢了400套服装,无论主角配角,都有极准确的诠释作用。

每一次创作,都伴随着痛苦的瓶颈期、兴奋的成就感、枯燥而漫长的实现过程,就如同一位苦修者的旅行,在这条路上,面对诱惑和选择,叶锦添始终坚持认真的态度,忠于自我是抵达成功的密匙

旅行的意义

已经很久没有为了旅行而旅行了,在叶锦添看来,世界所谓的物资供应和文化供应的区别越来越小,全球化趋于统一化,越来越没有唯一性,没有个别性,喜欢的人、喜欢的东西,全世界各地都是一样的,到处充满雷同的画面

在加拿大时,叶锦添看到一家Café shop窗外,戴着棒球帽的年轻男孩擦窗户,这个画面和他之前在中国、在印度看到的一样,甚至衣服、帽子的风格都一样。

叶锦添渐渐感觉,揹上揹包在某处住几天的旅行,时间和空间包括自己,其实都没有移动。「你在法国住几天,那不是真的去了法国,内心只是产生对它的投射,但不是真实的。你只去那个地方不算数,真正的意义是磁场的移动,你去了某个地方,接收那里对你的影响,是真正跟空间做交换的。」

叶锦添的这种立体式思维还很超前,可以另外一种方式解读他的理念,就是在一个地方待久了,你在这个环境的权力变大,以为全世界是你这样的看法,思想也就狭隘了。旅行的好处是,你真的看到很多面,很多角度,在地球的不同空间,去看看别人怎么生活,理解他们,然后让自己的视角全面。

叶锦添乐于做这样的旅行,比如跟着印度朋友去他的家乡,到最深入的地方看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感受他们的贫穷、挣扎、乐趣、恐惧;也可以去英国和本土知识份子辩论,从现代文化发源的根基观察不同的价值取向;或者在台湾原住民的聚居地,感受那些微小而有力的精神如何抵御被同化的洪流。

旅行对于叶锦添的意义,早已不是「观光」那么简单,每一件戏服的创作,每一次公开演讲,和每一本著作的背后,都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养分。旅行,是生命的动态体现,在不断的行走过程中,他获取到了充实内在的能量。

La Vie:以视觉或美术设计的角度来看,你觉得哪一间旅馆令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叶锦添(以下简称叶):西班牙的圣地牙哥有一间「修道院酒店」,是典型的欧洲中世纪建筑,古朴的砖石外墙厚重、坚实,外观简洁、优美。

这间修道院的二层改建成专门接待旅行者的地方,设施还原了中世纪神父、修士们居住的环境,视觉效果上,让人有置身中古欧洲的幻觉。

北京长城脚下的公社,是一系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饭店,其中有一栋名叫「竹屋」的别墅,是由日本建筑师隈研吾设计的。

印象最深刻的是悬于水上的「茶室」,极富中国的禅意,一排排细竹隔出的「茶室」,既私密、又可以透过竹缝欣赏长城的烽火台和远山风景。

La Vie:从室内设计的角度来看,你觉得哪一项元素最为重要?而哪一间旅馆的设计风格,你又甚为喜爱呢?

叶:主题性强、风格鲜明的室内设计,会给旅行带来趣味与惊喜。比如伦敦的鬼酒店,因为当地崇拜这种文化,所以酒店的装修也以「鬼宅」为设计主轴,铁艺床、骷髅骨架、破旧的蕾丝窗帘,还会有人假扮成鬼在酒店吓客人。

La Vie:你在渡假旅行时下榻旅馆的挑选原则为何?

叶:相对于设施,我更倾向于选择能够深入当地文化、便于往来目的地的旅店

比如在巴黎我会选择距离庞毕度艺术中心最近的酒店,因为大部分时间我会在那边看展览。另外,庞毕度艺术中心楼顶有一家很棒的餐厅,菜品虽然没让我留下太大印象,但那里的服务生都好像模特儿一样,浓缩了巴黎风情。

从庞毕度下来左手边的餐厅也很好吃。巴黎还有一家吃非洲鸡的餐厅,名字我忘记了,是非洲人开的,味道很特别。

La Vie:你认为哪间旅馆是一定要入住一次的?

叶:我可能和别人不太一样(笑)。日本火车站附近都会有一种微型酒店,小到所有设施只有正常物品一半大小,床也只有普通单人浴缸那么小,房间总体只有几坪米,住久了会患上闭恐惧症,但那是日本特有的酒店文化,我挺想去体验一下。

La Vie:请与我们分享住宿经验中最难忘的故事。那间旅馆有哪些细节令你记忆犹新?

叶:旅行中,我并不苛求舒适、奢华的住宿环境,而是期待在各种不同风格、环境的旅店里邂逅异乡的奇遇。

比如我和朱哲琴去西藏住在一间民宿,三四个人睡在一张床上,大家聊天到很晚才睡。

还有一次住在杭州一间酒店,熟睡时被打劫,醒来发现地上有一把刀,员警调查得知是一个屠夫所为,试想当晚如果我被他的动静惊醒,又是怎样的结果?

旅店就像旅途中装满故事的盒子,当你走进去,就是打开盒子的一瞬间,那里面究竟是快乐?悲伤?还是危险?只有上天才知道。

La Vie:未来希望到哪里旅行,以及住哪间旅馆?为什么?

叶:现在的旅行大多伴随工作,已经很难为了旅行而旅行。

有时间的话希望去南美、非洲、甚至海底做深入的旅行,也想住一下冰屋酒店。

要知道,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也不可以两次住同一家冰酒店,所以每家「冰酒店」都是一次性的。每年挪威会邀请当地著名的设计师建造冰酒店,因为室内温度只有-5°C,据说住宿的旅客临走前会得到「幸存者」的证书。」

叶锦添

毕业于香港理工学院高级摄影专业,1986年参与第一部电影【英雄本色】,20年来为多部电影、戏剧担任美术、服装制作,是华人首位获得奥斯卡「最佳美术奖」的艺术家。他最早在全世界推行「新东方主义」的美学理念,并让世界了解到东方文化艺术之美。即将出版关于自己美学思维的新书《神行陌路》。

【完整内容请见2013年08月号】

◎更多最新美学生活快讯请至la vie设计美学家网站:

la vie设计美学站 粉丝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