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宣誓降低癌症死亡率1/3!醫:這筆「救命錢」不能省
赖清德总统宣示2030年癌症死亡率要减少1/3,包含百亿癌症新药基金的新药政策已成医疗体系转捩点,癌友等待救命政策,盼能早日有相关完整配套政策,图为就诊示意图。记者杜建重/摄影
日前卫福部长邱泰源指出,3年内百亿癌症新药基金将逐步到位,引发各界讨论,认为时间拖太长,尤其「健康台湾」是赖清德总统的施政方针,新政府宣示降低癌症1/3死亡率,新药政策已然成为医疗体系转捩点。病团与医界认为,科技进步大幅增加健保支出,「省钱」不能当成施政方针,存活率与经济能力相关,期待政府投入更多新药资源,达到健康平权。
年花百万压垮经济 中断治疗回去赚钱
「病人治疗中断的情形很常见,有人消失一段时间去赚钱之后又出现,现在肺癌治疗药物日新月异,各种临床试验都在进行中,但好的治疗结果,可能让病患家庭陷入困境,要不要每个月自费十万治病,病人及家属有时候考量不同,治疗难题成了家庭纷扰的来源...」这是台大癌症医院院长杨志新在门诊的日常。
尤其常担任国际临床试验主持人,杨志新很了解癌患治疗面临的难题。他说,以肺癌治疗为例,药物大幅进步,有非常多新加入的药物标准疗法,能大幅增加一到两成,病人五年无疾病恶化的可能,但患者为了要长期存活,一年花一百余万已是常态。
这些数据背后的象征,是能多救活一到两成的病人,你要不要救呢?在台湾治疗上的费用多依赖健保,一旦无法获得健保给付,卖房、借钱都有可能,因此,当新政府上台后,百亿癌症新药基金就希望能解燃眉之急?但解得了这个「急症」吗?
百亿癌症新药基金 以创新药物为主轴
政府参考了英国制度,成立百亿癌症新药基金,目前是针对疗效及财务不确定的创新药物为主,在使用2到3年后收集更多真实世界的数据后,再评估是否纳入健保给付;对于已获得药证、有疗效的已上市药物,因健保财务困境限缩给付或未给付者不在此限。
台大健康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杨铭钦认为,百亿癌症新药基金包括法源、主责单位、财源都须要对外说明,费用是怎么计算出来、什么新药可以纳入、支付细节等都须要公告周知,审慎前行。杨志新也认为,「百亿」应该只是形容词而已,意即须要花很多很多钱的意思,治疗癌症的费用何止百亿元。
这个过渡的新药政策,终究得面临回归健保常规给付的问题,杨铭钦强调,依据英国2016年新药基金执行的情形,有研究指出,约有87%的新药会回到英格兰的公医制度里,若百亿癌症新药基金执行后,依英国经验,多数药物都可能回到健保常规给付,那么钱从哪里来?且每年使用这些新药的人数,将逐年倍数成长,健保总额里要增加多少预算,才能支应新药回归常态化呢?在政策执行前都得详细评估。
台大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柯博升则建议,纵然新药在基金支持下通过,两年后仍需回到健保体制,所以应由同个审议委员会,来处理药品审查和基金分配,而不是独立于外的第三方,以确保审查的一致性。
新药新科技预算 病团呼吁不低于总额成长率
在新药政策里,除了百亿癌症新药基金外,每年健保总额里也会讨论新药新科技预算,2024年政府「新医疗科技」预算新增46.63亿元;「暂时性支付」也新增24.299亿元,达70.93亿元,用来支应所有疾病的新医疗技术发展,相较于112年新医疗科技预算增加38.19亿元,成长率为116%。
不过,台湾病友联盟理事长吴鸿来指出, 113年的预算是「特例」,预算比以往还要高,但很担心这样的预算,明年可能又没了,前几年在讨论协商经费分配时,曾有委员认为新药新科技不须要编列费用,因此病友团体还是希望,健保署在编列新药新科技的预算上,至少不低于总额成长率,而不是一下爆增,一下又要担心没钱可用,而且执行率也须要落实,才能增加民众用药可近性。
由于新医疗科技,或是扩增药物给付范围的预算不足,会让已获疗效实证的新药被限缩给付或被中断给付。吴鸿来指出,像自体免疫的患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癣等,近年生物制剂的发展,已让患者可以获得很好的疾病控制,这类慢性病患者只能在疾病恶化时才能获得健保给付,一旦病情稳定就可能失去健保条件,得自费治疗,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品质,严重性不容小觑。
HTA医疗科技评估新药 应有独立的法人机构执行
目前政府也设立HTA医疗科技评估新药机制,杨铭钦肯定健保署加速审查的流程,但也提醒,无论是新药新科技预算,或是政府正要成立的百亿癌药基金,都希望有独立于健保署的独立机构,应规划成为行政法人的「健康政策与医疗科技中心」。
杨铭钦也强调,不能只评估由健保给付的成本效益,还须从社会观点来评估,包括民众自付的部份负担、差额给付,和家人照顾成本等。柯博升也希望能收集更多本土资料,让其成为卫生政策幕僚单位之一,并在法制和财务上给予更多支持,以确保新药评估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医疗支出一定是随着病人存活率增加而增加,杨志新也提醒,「健保省钱」不应是执政目标,若想要节省健保费而达成上述目标是不可能,至于健保总额中新药新科技的占比是否应该增加,但是当一项费用增加,就会压挤到五十万医护及医院的给付点值,政府须要同步思考,如何让医护不要成了血汗工作者,大家也要有增加健康投资的概念,民众更应该支持增加健保费用或部份负担,才能让健保永续经营。
柯博升也认同,政府应该建立更多使用者付费机制和监督机制,来控制医疗资源浪费,例如:部分负担和第二层健保等模式。吴鸿来则期待,政府在参考英国成立百亿癌症新药基金,也是经过不断的修正后,现今成了创新药物基金,也希望未来政府,可以扩及照顾更多非癌友患者,这些患者同等重要。
台大癌症医院院长杨志新提醒政府,随着医疗科技进步,要病人存活率延长医疗支出一定会增加,「健保省钱」不应是执政目标。记者季相儒/摄影
台大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柯博升,认同政府应建立更多使用者付费机制和监督机制,以控制医疗资源浪费。记者余承翰/摄影
台大健康政策与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杨铭钦强调,未来新药新科技预算的评估,应让「健康政策与医疗科技中心」法人化,以确保新药评估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记者林俊良/摄影
台湾病友联盟理事长吴鸿来提到,希望健保署在编列新药新科技的预算上,至少不低于总额成长率,才能照顾更多民众。记者曾原信/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