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挑战巴哈被骂翻,乐评一句话戳破真相

酝酿28年,钢琴郎朗期许自己演奏巴哈的郭德堡变奏曲,能达到内心平静的境界。(环球唱片提供)

钢琴家郎朗近期完成巴哈经典作《郭德堡变奏曲》录音,在东、西方皆引起广泛讨论,香港乐评人邵颂雄直指郎朗的郭德堡,「艺术水平低劣、误解德国文化」,《卫报》则是指出,「郎朗对巴哈一知半解,做作和慢速让音乐死气沉沉」,《留声机》杂志则认为,郎朗的郭德堡,「细节生动情感表现力丰富」,评价两极

乐评人唐若甫表示,郎朗是一名严肃而认真的钢琴家,「想透过演奏巴哈的巅峰之作,展现他在艺术上的成熟以及思想深邃的一面。」

唐若甫认为,郎朗郭德堡的缺点在于,「仍是融入非常强烈的个人色彩,在慢速乐段用力过猛,他的咏叹调极慢,比经典的顾尔德录音、加拿大钢琴家安吉拉.休伊特录音,都还要慢。」

唐若甫推测,郎朗的慢速选择,可能与中国孔孟儒家思想有关,「像是古琴谱,没有速度标记,可演奏得很快,也可演奏得很慢。而慢有慢的章法,看似无形,其实有形。西方文化重结构东方文化意境,郎朗在郭德堡融入古琴演奏风范,可说是意境超脱于结构之上。」

《郭德堡变奏曲》是巴哈的键盘曲中,最富盛名的作品,更是钢琴怪杰顾尔德、德国钢琴大师肯普夫席夫名家倾心录制的作品,各成一家之言,树立典范

乐评人苏立表示,郎朗的郭德堡,不管是在装饰奏、速度、触键方式,都和传统典范的录音不一样,他说,「全曲开头的『曲调旋律很美,而低声部的音,可说是奠定30个变奏的基础;但郎朗选择让低音声部轻到几乎听不见,专注强调高音部的旋律线。」

苏立认为,郎朗的极端慢速,有讨论空间,「到底要多快或多慢才正确,难有定见。有一派学者认为,节拍器发明前的音乐、包括巴洛克音乐的演奏速度,或许应该更慢;这些讨论,让演奏者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此外,郎朗决定同时发行莱比锡教堂现场音乐会录音室两种版本,苏立观察,「现场演奏的版本,郎朗并没有像录音室选择极慢的速度,可见他可能有意识到,现场听众不见得能理解极端的表现方式,也并陈两种录音。」

苏立表示,「慢到极致,会让人问,这是巴哈吗?这是巴哈谱写的音,而郎朗尝试中弹出自己的东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