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丧偶冲击身心 丹麦研究:男性死亡风险高于女性

丹麦最新研究显示,比起没有丧偶的人,丧偶者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医疗支出,其中又以男性比女性更显著,可能与男性「复原力」较脆弱有关。(示意图/Shutterstock)

老年生活有亲密关系支撑,能带来稳定的安全感,可是一旦失去伴侣,哀伤所带来的冲击不仅是心理上,也可能影响到身体健康。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最新研究显示,比起没有丧偶的人,丧偶者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医疗支出,其中又以男性比女性更显著,可能与男性「复原力」较脆弱有关。

国际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 ONE)本月23日发表一篇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研究,谈讨丧偶对不同性别老年人死亡率与照护影响。研究发现,比起没有丧偶的人,丧偶者有较高的死亡率和丧偶后的医疗支出,其中又以男性比女性更显著,丧偶的男性持续6年内死亡率与医疗支出都高于丧偶的女性。

针对该篇研究,台湾科技媒体中心(SMC)邀请长照与健康管理领域的专家解析。亚洲大学健康产业管理学系心理系副教授陈仪龙表示,配偶过世是重大生活压力事件,而医疗照护的支出间接代表人们的健康状况,支出增加通常代表健康状况变差,死亡率也是常用来评估族群健康的指标。

台北护理健康大学长期照护系副教授李仰慈表示,人们普遍认为丧偶对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比男性高,但此研究发现男性老年丧偶者的死亡风险高于女性,且丧偶效应持续存在,尤其在65至69岁较年轻的男性老年丧偶者中,其死亡风险在丧偶后6年仍有增加的趋势。

李仰慈说,丹麦研究有点出「复原力」对老年丧偶者的重要性,以及在性别上的差异情形;随着医疗的进步,近年来不断提倡成功老化,而提升老人复原力以利成功老化是目前热门的议题。此研究的研究族群仅包含丧偶的老年人,因此不能推论到全部人口,例如对年轻丧偶者的影响。虽然年轻人经历丧偶的情况相对较少,但此研究发现在老年丧偶者中,丧偶对于较年轻者有比较高的负面影响,因此推测若年轻人遭遇丧偶,情况可能会更糟糕。

陈仪龙指出,台湾虽有全国健保资料库,但目前仅有医疗支出资料,尚未有完整的照护支出资料,若要进行相同研究,在健保资料库建置明确的亲属关系会有相当大的帮助,但可惜的是健保资料中,个人与家属的关系不甚明确,虽然部分资料可间接连结配偶与家属。

陈仪龙说,以「妇幼主题式资料库」为例,可由新生儿资料连结其父母资料,然而若是尚未生育的配偶,则难以透过新生儿来推论配偶关系,另外也无法得知婚姻是否持续,且「妇幼主题式资料库」建置时间不长,大多是青壮年配偶的资料,因此无法取得完整的全国样本进行丧偶与医疗照护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