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日澳跨国研究急性肾脏病患者 死亡风险增3.6倍

奇美医学中心教学副院长陈志成(中)率领内科部副部长暨肾脏科主任王宪奕(左二)、肾脏科主治医师陈锐溢(左一)、肾脏科总医师苏静君(右一)与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肾脏科主治医师暨临床教授吴允升共同合影。(奇美医提供/洪荣志台南传真)

奇美医学中心与台大医院、美国、日本、澳洲团队跨国研究发现,急性肾脏病患者相较一般民众,未来发生慢性肾脏病的风险增加4.2倍,进展成末期肾病变需长期洗肾透析的风险也增加6.6倍,死亡风险更增加3.6倍。

奇美医学中心统计,2012年至2022年11月底,急性肾脏病病人出院后3个月内,接受肾脏科门诊追踪的比例只有22%,但日后发生慢性肾脏病及末期肾脏病的风险却高达57%。

奇美医学中心内科部副部长暨肾脏科主任王宪奕表示,急性肾脏病是在短时间内肾脏功能急速恶化,因无法清除体内毒素,导致废物和水份无法顺利排出,堆积在体内。其中,老年人、共病症(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肾脏病)、泌尿道感染、败血症、急性泌尿道阻塞、恶性高血压、心脏衰竭、休克或重大手术失血过多等,均易发生急性肾脏病。

奇美医学中心肾脏科主治医师陈锐溢也指出,大部分的急性肾脏病病人,在回诊找出并消除病因后,皆可恢复至原先状态;但若延误治疗,导致肾脏纤维化,肾脏功能便无法恢复,甚至演变成慢性肾脏病,后续往往需要长期透析或肾脏移植,因此急性肾脏病发生后的及时诊断与治疗更显重要。

陈锐溢还说,过去对于肾脏疾病,分为7天内的「急性肾损伤」以及3个月以上的「慢性肾脏疾病」,但对既不符合急性肾损伤也不符合慢性肾脏疾病诊断标准的「肾功能受损族群」,近几年均给予「急性肾脏病」的诊断。

不过,急性肾脏病实际使用在临床照护与治疗上,仍然存在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因此目前对急性肾脏病族群,仍需更多的研究证实其临床意义,以建立临床照护及治疗指引。有鉴于此,奇美医学中心与台大医院团队才透过与美国、日本、澳洲团队跨国合作,共同探讨「急性肾脏病」病人的预后关系,研究成果已发表在《eClinicalMedicine》国际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