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气团又一波!中医师揭「3部位」保暖最重要 可防寒护阳气
▲透过针灸介入治疗,可「疏导」经络循环,让体内热气得以循环至四肢。(图/TFC台北妇产科诊所生殖中心提供摄)
记者洪巧蓝/台北报导
冷气团接连报到,还伴随零星降雨让天气湿冷,中医师指出,冬季是「养阳」的重要时机,而冬至更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建议民众作息可调整为「早睡晚起」,避免清晨等低温时进行户外运动;日常保暖务必注意「颈部、腹部、足部」3个部位的保暖,特别是正在备孕养卵的女性,若手脚冰冷却身体燥热,恐怕是「四逆体质」建议咨询中医师进行调理。
TFC台北生殖中心中医师李和蓁指出,冬季的日常起居可以随气候进行调整,《内经》中主张冬天应与天地阳气同步,「早卧晚起」早点入睡,晚点起床。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养阴气,使精气内聚,以便润泽五脏,从而增强体能,提高防御力。
「保暖首重足底、头颈部,其次则是腹部的保暖。」李和蓁指出,头部和颈部是人体阳气聚集的地方,双脚则是阳气发源之处,这些部位的保暖能有效防寒护阳气。建议出门可以多着袜子与围巾,也可以多泡脚,晚上洗完头一定要擦干、吹干。女性若在备孕养卵,则加强腹部的保暖,促进血液循环供应养分至卵巢、子宫,冬天即使上半身保暖,但穿短裤短裙也不建议,是为妇科大忌。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好好照顾自己,时常出现手脚冰冷的状况。李和蓁表示,临床上时常遇到患者自述「觉得身体燥热但手脚依旧冰冷」,怀疑自己是否生病了,而这样的状况其实在都会区相当常见,这类患者共同点就是生活压力大。
李和蓁指出,燥热却又手脚冰冷的民众不宜骤然进补,这样的患者在中医上称作「四逆体质」,由于阳气无法顺利输送到四肢,亦即血液循环不通畅;若伴随燥热、口干舌燥、对天气冷热变化更加敏感等等,则为「四逆散证」,由于循环不好,热郁积在体内中枢,此时不宜再进补,应以「疏导」经络循环为主,透过针灸、方剂等介入治疗,让体内热气得以循环至四肢。
针对天冷日常运动,李和蓁也提醒,民众时常选择户外公园慢跑,但如果适逢气温骤降,则不建议过于剧烈的运动,可选择较为和缓的运动方式,如慢跑、瑜珈、爬山等。尤其要避免在低温的清晨或寒流来之时,勉强进行户外运动。运动时应也要注意加强暖身运动,并在运动后及时添加衣物,防止出汗后着凉。冬季作息皆以「藏」为主,在活动与静养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