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推广华文 确保新一代具有文化素养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的新书发表会上表示,他到了33岁才苦学华语,但说的没有那么好,而推广华语并非是因中国崛起,因为当年送小孩上华校时是1953年,那时中国大陆还未崛起。这本新书也收录了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和新加坡孙燕姿等人双语学习的个人经历

李光耀表示,当年开始担任总理时,发现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大多不会讲英文,而是使用方言,由于采用华语必定会有种族冲突,所以订英语工作语言,这样各种族都是从零开始,没有哪个种族占有先天优势

为了回应「消灭华文」的指责,李光耀表示,自己的3个子女幼稚园就开始学华语,现在虽然主要语言是英语,但需要华语时自然而然就会说;而遇到中国大陆领袖时,也能不透过翻译就直接交谈,这样彼此感觉更密切。

李光耀也强调,他至今仍每周六上一次华文课,但有时写中文字仍会偶尔忘记怎么发音,还需要靠iPad翻译,而现在重新安排学校的华文教育,「是为确保新一代具有文化素养;我们以英文为主导的语文政策,绝不是要消灭华文教育或中华文化。」

对于新加坡为何不能容纳以华语为教学媒介南洋大学,李光耀表示,这本书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是「南洋大学是东南亚的第一所华文大学,它一开始就注定失败,因为它与历史洪流背道而驰。」南大学生和支持者明白,语言不只是沟通的工具或教学媒介语,其中牵涉到更大的政治经济社会课题

李光耀表示,对于南大,他的忧虑还包括东南亚各国如何看待以华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南大?以及这种看法如何影响他们对新加坡整体印象,即新加坡是不是一个鼓吹华人至上的第三中国?新加坡是不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南亚的先锋队

李光耀还说,南洋大学创办人陈六使虽然把自己表现成一个捍卫中华语言和文化的人,却言行不一,把11个儿子和3个女儿大多数都在英国学校求学,以至长大连一句华语也不会说,这种「言行不一致,是我看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