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白探索沉船下水6百次 記錄台灣海洋美與哀愁

王阳明和李景白为节目潜水上百次。图/摘自脸书

藉「水下三十米」、「决战水下伸展台」敲响金钟的节目制作人李景白,是台湾少数制作潜水节目者,近期更花2年下水逾600趟,盼藉记录台湾海洋的美丽,让观众珍惜这片湛蓝母亲。

李景白本身故事相当戏剧性,原本是拿到奖学金、准备出国念博士的生物化学硕士,意外接触节目制作,毅然决然在30岁中途转换跑道,当影视圈老菜鸟,甚至因创业一度背百万债务。

抱持喜爱户外活动与热情创作决心,李景白带着做实验的逻辑,理性一步步解决问题,从捧红主持人谢怡芬(Janet)的外景节目「疯台湾」开始,接连获得金钟奖肯定,也积极产制台湾水下类型节目。

热爱海洋的李景白潜水经验丰富,走过全世界数十个国家、潜过上百个潜点,累积使用3000支氧气瓶。怀着「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制作节目初心,最新一部作品「沉睡的水下巨人」,是他耗时2年多、跳了600次海,以8K高画质拍摄的潜水纪录节目,透过海底沉船看见台湾海域水下现况。

李景白坦言,这回拍摄风险比以往高,平时休闲潜水顶多到水下20、30米,然而沉船位置深至40、50米,人体要承受的压力和氮气随之增加,危险度也提升,不只节目主持人王阳明曾出现「氮醉」状态,身体不停下沉,被他紧急拉回,他自己也两度面临吸不到气、呛水的生死关头。

动态水域水下摄影难度高、需有稳定的水下应变能力,通常李景白得兼当摄影师,也要和老天拚运气。在深达40米沉船处,通常真正能执行拍摄时间仅约10分钟,一旦水下能见度差或有海流就会告吹,没其他画面可取代,只能摸摸鼻子下次再来。

李景白感叹,他与台湾各地潜水店家都有共感,全球暖化导致气候与海象不稳,过往最适合潜水的季节不一定状态好,成功机率难以掌握,更让他难过的是「台湾海域的鱼都不见了」。

为何选择「沉船」为主题,李景白说,因为这些水下巨人就是海洋生态的指标。

李景白解释,沉船宛如人工鱼礁,能提供庇护躲藏空间,是生物最容易聚集处。生态系良好的海,沉船通常会是满满鱼群与软硬珊瑚,色彩斑斓,然而在台湾海底看到的,却是空荡荡一片,得很努力才能看到鱼种单一的小鱼,经济鱼种都已被过度捕捞,「以前兰屿龙虾到处爬,现在一只也没有」。

台湾面临海洋污染、渔业枯竭是不争事实,但李景白不想采恐吓模式,拍海废垃圾或恐怖画面,依旧把台湾的海拍得很美,希望吸引更多人亲近海洋,潜移默化感受「漂亮底下似乎有很多问题」,邀请观众思考,正常的海洋生态应该是什么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