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索菲亚的美丽与哀愁

西元6世纪以来,圣索菲亚教堂一直是基督教与伊斯兰和平共处图腾。(路透

圣索菲亚博物馆,是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堡的重量级观光景点。(美联社

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堡非参观不可的重量级景点-圣索菲亚博物馆从6世纪诞生以来,角色多变,一路从教堂变成清真寺、从清真寺变成博物馆、博物馆又变成清真寺,每个角色与用途见证了来来去去的征服者,以及征服者背后的政治意图。自古宗教的一大目的就是服务政治,而今圣索菲亚再次变身,首要服务对象无疑是土耳其独裁强人艾尔多安,艾尔多安不但想借此巩固保守势力对他的支持,也希望藉伊斯兰势力冲撞基督教为主的西方世界,拉抬他在中东影响力

智慧殿堂 多灾多难

回顾圣索菲亚(Hagia Sophia) 历史,建造者是东罗马帝国(又名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大帝(Justinian),他在西元527年登基后,下令在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堡旧称)建造圣索菲亚大教堂,「索菲亚」原意为「知识、智慧」之意,537年完工后至今,千年的悠久历史,意味着多灾多难,所幸建材用的是大理石,让圣索菲亚即便经历多次蹂躏与洗劫,至少能逃过被付之一炬的厄运

圣索菲亚结合了罗马帝国时代的巨大圆形穹顶,以及在拜占庭时代才开始大放异彩的细密镶嵌画艺术结合宗教,让这座美仑美奂的拜占庭建筑成了中世纪最大的教堂。1054年基督教第一次大分裂,分成了罗马天主教(天主教)以及希腊正教东正教),圣索菲亚大教堂成为东正教的圣地。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君士坦丁堡惨遭破坏,圣索菲亚的功能也变成了罗马天主教堂

穹顶之下 数度改宗

1453年,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征服君士坦丁堡,结束东罗马帝国,征服者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将圣索菲亚改为清真寺,在伊斯兰最伟大的建筑师锡南巧手改造下,被破坏殆尽的教堂恢复了雄伟与庄严的风采,也多了清真寺的特色,增建的米哈拉布(拱形圣龛)以及4座尖塔(叫拜楼),百分之百的伊斯兰特色。此外,原本的东正教圣像画与镶嵌画都被涂上石膏遮住。但这反而让珍贵的镶嵌壁画因祸得福,得以重建光明

二战后土耳其改为共和体制,国父凯末尔(Kamal Ataturk)在1935年宣布将圣索菲亚清真寺改成博物馆,目的是希望土耳其政教分离,同时也摆脱对鄂图曼帝国的怀旧之情。自此,圣索菲亚一直是基督与伊斯兰两大宗教和平共处的图腾,后来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强人上台 沦政治棋子

可惜强人艾尔多安上台后,积极恢复政教合一的路线,终于在今年7月10日,土耳其最高行政法院宣布废除凯末尔在1935年的命令,同意伊斯兰团体的诉愿,将圣索菲亚改回清真寺,艾尔多安随即签署行政命令,下令7月24日起开放圣索菲亚让穆斯林礼拜

为何选在这个时间点?其实和土耳其的政局以及艾尔多安的个人野心息息相关。艾尔多安政府近来因防疫不佳饱受舆论压力,为了转移注意力并履行竞选承诺,导致圣索菲亚沦为政治棋子。再者,艾尔多安与土耳其近年不断倡议伊斯兰主义与民族主义论述,试图拉抬自己与扩大土耳其在中东的影响力,意在与欧洲和俄罗斯分庭亢礼。

触动西方 敏感神经

圣索菲亚走过1500年历史,见证东西方权力更迭,以及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消长兴衰,这次从和平图腾与文化遗产沦为艾尔多安的政治工具,以及民粹极右势力的棋子,除了触动西方世界敏感神经,也让圣索菲亚拜占庭镶嵌艺术的存续埋下阴影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