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水下台灣 從水下沉船說海洋的故事
兰屿八代湾沉船。 (公视《沈睡的水下巨人》提供)
【图/文.台湾光华杂志】
以《水下30米》连获三座金钟奖的制作人李景白,去(2023)年在拍摄台湾第一个以「海洋沉船生态」为主题的纪录片时,在澎湖海域意外发现一艘未知的沉船。
「当我从水下40公尺开始往上升,在十几公尺水深准备减压时,遇到一群红𫠐鱼向我游过来,绕着我游,接着又往沉船方向游去,在摄影机镜头前,划出美丽流动的线条,好像这群鱼是我花钱请来演出的。」提到这个可遇不可求的经典画面,李景白说:「真的很爽!」
《沈睡的水下巨人》纪录片自今(2024)年3月24日起,每周日晚间九点,同步在公视、LINE TV等频道播出,这是台湾第一部以「海洋沉船生态」为题的纪录片,八集各30分钟的内容,将带领观众潜入水下35~52公尺,认识美丽沉船与台湾丰富的水下生态。未来还会制播成电影版、英文版,在不同国家平台播映。
台湾,国际级的潜点
「我一直觉得台湾的海是很特别的。」造访过全世界数十个国家、潜过上百个潜点的李景白指出,台湾是一个海岛,东、西海岸却有着不一样的水下生态,因为带来丰富渔汛的黑潮流经台湾,在垦丁切成两条海流,主流往台东方向,流过绿岛、兰屿,海水清澈温暖;支流往澎湖方向,又与由北往南的亲潮相碰,让小琉球、澎湖呈现不同的碧蓝水下生态。
第二特色是因为台湾交通便利,这些海各有特色,却很近。从小琉球到兰屿大约只要半天的时间,不像国外潜点都要拉很长的距离。
此次担任《沈睡的水下巨人》节目主持人的艺人王阳明,喜欢自由潜水的他,也去过世界各地潜水。「台湾水域其实是很国际等级的。」王阳明说,大家只知道台湾渔业很强,透过此纪录片可以吸引拿到进阶潜水执照(AOW)的潜客,造访台湾海域的水下沉船。
李景白同意地说,位于西太平洋、有大量沉船的密克罗尼西亚楚克,曾是日军的海军基地与二战战场,但水深都在50~60公尺;大西洋的沉船有些更深达上千公尺,难以到达。
看见不同角度的台湾之美
「沉船承载着二个面向,一个是历史故事,一个是丰富生态,」李景白曾担任TLC旅游生活频道《疯台湾》制作人,《水下30米》一系列节目则探索台湾、菲律宾、帛琉等海域风光,他开玩笑说:「如果还只拍珊瑚,怕是大家一看就要转台。」
「我常说,如果在旷野有一栋房子,你会想住在旷野?还是住在可以遮风蔽雨、抵御外侮的房子里?」李景白说,对鱼儿们也是如此,沉船所在的地方都是空旷的沙地,有了沉船,就像沙漠里的绿洲可以逃避天敌,成为鱼群觅食与寻求庇护的家,若长满珊瑚的沉船没有鱼居住,透露此处海域可能过渡渔捞,沉船成为生态的指标。
业界尊称「白叔」的李景白,从渔业署记录在案与意外沉船400多艘沉船中,选出15艘作为主角,其中有渔业署故意投放作为复苏渔场的生态鱼礁沉船,也有因为意外的沉船。制作单位斥资3,000多万元,以最高规格8K摄影机每秒播放120格(120fps/RAW)的画面录制,并且商请台湾知名的编曲大师李哲艺与湾声乐团,为《沈睡的水下巨人》量身打造配乐,在磅礴动人的乐音中,呈现「每一个画面都是最好,让人家觉得很漂亮」的大蓝海洋。
身兼水下摄影师的李景白说,水下要拍一个好的画面本来就不容易,要克服水流,要自己打灯,拿着8K的摄影机还有对焦的问题,还要让鱼配合你。
在拍摄时,却多次遇到「鱼」很配合的情况,他说,东北角宜兰万安舰的船尾,黄鸡鱼数量之多,超乎想像;黑角珊瑚之密,超乎想像。万安舰是全台第一艘由渔业署利用届龄退役军舰投放的人工鱼礁,李景白说:「黄鸡鱼群多到几乎把整个船尾包起来,」这个很难得的画面放入第五集的节目中。
曾是战车登陆舰、并在古宁头战役立过军功的中荣舰,退役后转换跑道,在清除航仪电路板、机油舱油脂等各种污染源后,由渔业署投放在车城外海,继续保护台湾的蓝色国土。李景白说:「中荣舰是此次潜最深的沉船,鱼之大也超乎我的想像,二公尺大的石斑,还有许多加志等鱼。」连原本附着在船板上的粉尘,因为长年没有被海水翻搅,形成一根一根钟乳石的奇特景象。
记录海洋历史的一刻
李景白眼中最漂亮、最熟悉的一艘沉船,则是兰屿八代湾沉船。
这艘韩国籍货轮「堡垒号」,40年前从日本开往新加坡的途中,在兰屿外海被风浪吞噬,船头倒插在八代湾海床上。
李景白为了编写脚本,多次潜下八代湾沉船勘景。不料,2023年底小犬台风重创兰屿,八代湾沉船甲板上的船舱等建物全被摧毁,李景白团队拍摄时,还可见被巨浪破坏后的伤口。
「一次台风就全毁了,我没有想到一个台风的威力可以穿透水下30多公尺,这是大自然给我很大的shock。」李景白说。部分附着在船上40年的海扇等珊瑚也被一扫而空,将要面临比陆地更长的复原过程。
曾经的荣景瞬间消失,李景白感叹地说,这也是团队拍摄沉船的初衷,因为海流会推挤,附着物会侵蚀,沉船不断地损坏、崩塌,「不会永远是现在的样子!」现在记录它,未来将是提供考古学者研究很重要的依据,否则只能拼凑。
另一艘凌云舰沉船由于位于澎湖海域的流区砂地上,部分船身被砂石越埋越多。节目执行制作张承彦说,2023年的杜苏芮台风掀起的涌浪,反而帮凌云舰掏砂,可以说每次拍摄时,凌云舰沉船都有不同的样貌。
第一集〈兰屿八代湾沉船〉节目中,对照呈现2021年所记录被台风摧毁前的模样,又加入新拍摄的画面,仍可以看到又大又密集的海扇,斜插的甲板形成一片珊瑚墙,海底珊瑚在灯光照射下,呈现万紫千红的缤纷色彩,整群的天狗鲷、金花鲈、玻璃鱼游来游去,原本白天躲在船里晚上才出去觅食的鱼,全被捕捉进镜头里,主持人王阳明强调:「如此迷人的景象,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热爱海洋,深潜探索
其实,一直从事自由潜水(不使用氧气瓶,憋一口气下潜)的王阳明,为了《沈睡的水下巨人》节目的拍摄,才开始学习水肺潜水。他密集在五天内受训、拿到执照,并且以难度更高的技术潜水下到水深40公尺,因为任务需要,还得配戴装有麦克风的全面镜,边看镜头边旁白,由於潜水时讲话更耗氧气量,主持难度不可谓不高。
不管深水凶险,第一次在绿岛正式开拍就下到40公尺,「因为绿岛得天独厚,水很清澈,我超兴奋的,可能自己有点小小变态。」王阳明难掩脸上笑容说:「我不想要夸自己,但我下水应付耳压时,可以做到免手平压。」
连李景白都称赞也许有海洋基因的王阳明:「他很厉害,天赋异禀。」
虽是如此,拍摄团队仍遇到多次「惊险时刻」。王阳明说,水浊的40公尺,情况就天差地别。纵使是白天下沉,水下40公尺犹如黑夜。
相依为命,革命感情
「因为全团队里最『菜』的就是他,」李景白强调:「水下没有容错的机率,绝对不会让王阳明离开我们的视线。」所谓菜鸟是指拍摄前王阳明累积使用氧气瓶不过百支,对照李景白累积3,000支氧气瓶,另外摄影师、潜导都是累积上千支气瓶的资深潜水员。
王阳明提及,拍摄曾是运补舰的中正舰,当下沉40公尺时,第一次经历氮醉。他说:「我越潜越深,身体里面的氮气越来越多,感觉很high,忙着看珊瑚,忘记看深度,只是一直很高兴地往前走。」直到李景白大声地唤醒已经氮气中毒的他。
「还好有白叔。」王阳明看着犹如潜水导师的李景白,已经培养出在水下相依为命、互相支持的革命感情,仍不禁说:「白叔真的是一个疯子,因为如果是教练,遇到海况不好,绝对不会下水。」
「他说的没错!我就是一个疯子。」李景白以深得我心的表情强调,爱海很重要。
他解释,例如中荣舰由于深度深,必须使用技术潜水,同时背三支气瓶,加上要背摄影机,又要打灯;上升至水面前必须先在水里减压约一小时。但是深邃海域能见度不好,多次深潜拍不到什么东西,只好不断地跳海(从船上跳海下潜)。
连同潜导、摄影师在内的六人团队,平均每天「跳」四次,在为期一年半的拍摄期间,共计跳船下水超过600次,如果不是很爱海洋,很难做到。
王阳明一年半跳海下潜次数,几乎是潜水员六年才会达到的数量。能够完成如此密集的拍摄工作,经年致力推广海洋生态的王阳明认为:「跟白叔做的这个project,能做为海洋生态教育的素材,也说到海洋的历史,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作品。」他强调,大部分的人其实不知道台湾的潜点非常清澈,兰屿、绿岛能见度都不输马尔地夫等地。
发现未知沉船,沉睡巨人号
第八集原本预定在澎湖外海拍摄二战沉没的飞机,却意外发现一艘没有在渔业署登录资料中的沉船,只剩船头、船尾,中间已然塌陷,剧组称呼这艘未知沉船为「沉睡巨人号」。
第一次下到这艘未知的沉船时,在深蓝的潜流中,王阳明遇见三只大理石𫚉鱼游过,「每一只有十人圆桌这么大,鱼特别肥、特别健康。真的像探险。」忍不住大叫的王阳明说。
「船舱内仍有许多机具,判断是意外沉船;从附着物的厚度,还有很多根粗细不一的桅杆、卷线轴,可以推断这艘沉船很古老。」李景白查阅资料推测,1890年代有几艘运用蒸汽机动力加上风帆的欧洲货轮曾在澎湖外海沉没,寻找更多未知沉船的历史故事,「这将是我下一个题目。」
李景白拍摄团队此次足迹遍及绿岛绥阳舰、澎湖凌云舰,以及恒春车城的中正舰等。小琉球镇海舰是这次纪录片中最大的军舰,但奇怪的是,作为人工鱼礁却没有鱼,像是一座阴森幽冥的鬼城,李景白形容就像柏拉图笔下的「亚特兰提斯」──abandoned city(被遗弃的城),似乎是向台湾周遭的蓝色海域发出过渔的警讯。
不论是鲜为人知的中荣舰,或是被台风扫过的八代湾沉船,「台湾的海是这么的漂亮,让人会想去保护它。」李景白感性地说,这也是他透过纪录片想告诉观众的。
信鸽法国书店一隅,以古地图向外籍读者介绍台湾。 (庄坤儒摄,刘俊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