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国》从贵子坑山看辛弃疾
【爱传媒李利国专栏】我见贵子坑山与落羽松多妩媚,料它们见我「未必」如是。哈哈哈,在此藉宋代辛弃疾的《贺新郎》自嘲一番!
先辑录整首词于下,再来谈谈我为何想介绍给大家!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我大学与研究所都是念历史,但有些朋友会以为我是中文系出身,可能是因为我有时见景生情,往往会写几句五言诗七言诗之故。不过,我的确修过不少中文系的课,也曾在淡江大学中文系开课,甚至曾在南华大学创校初期教过大一国文。或许因此缘故,我一直喜欢读唐宋诗词;其中,辛弃疾的《贺新郎》是我很偏爱的一首词!为何?
辛弃疾(1140-1207),身为南宋人,面对金国灭北宋、占据中原之痛,终其一生,都在为驱除金人、收复中原的理想而奋斗。从二十一岁在北方起义抗金,到四十二岁时退隐江西信州,最终于六十多岁时在南方寂寞离世,他始终壮志未酬。
辛弃疾写《贺新郎》此词时已经五十多岁,所以一开头回顾自己一生命运,就用孔子「甚矣吾哀也」之语来表达对理想渐趋幻灭的无限悲愤!(论语述而篇,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即记载孔子怀着满腔热情,率领弟子周游列国,盼望诸国能采纳他的主张,实行仁政,但最终一无所获,当年岁老大近七十时回到鲁国,他因此感伤自身衰颓已无志气实现周公开创太平盛世的理想了。)
他接着环顾自己昔日交游互动的同志朋友现今多半已零落,所以又借用李白〈秋浦歌〉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之句来自嘲,意指对一事无成的人生只能用一笑置之。
然而活在世上,必有能令人欢喜的事物,「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自己的情怀和青山的风貌是相似的,所以有青山为友为伴就能解忧了!
他说自己突然想到,陶渊明当年写〈停云〉诗时,亦应是怀着同样的心情,因此也只有陶渊明能了解自己内心。
「停云」一诗,写于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适逢桓玄之乱。陶渊明当时四十岁,因战事导致与亲友们失去联系,故而诗题表面上是写停滞不散的云层,实际上是睹物思人、藉景抒情。所以有「静寄东轩,春醪独抚」之句,意指独自守候在东窗下,怀念能唱和共醉的远方朋友。
「回首叫、云飞风起」,意指停云终将散去,再现往日云飞风起之时,最后陶渊明做出与其坐困家中,不如奋出改变时局的决定。
接着,辛弃疾就用杜甫〈晦日寻崔戢李封〉的「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暗讽世人,往往如痴如醉般沉迷于求名利,却不真的懂得饮酒的妙处,因为只有经历过人生坎坷与宦海沉浮的人,才能真正识得饮酒的奥妙!
「回首叫、云飞风起」,意指辛弃疾假想自己若乘着酒兴回首大叫,停云终将散去,再现往日云飞风起之时。其实这一声长叫,或只能抒发心中的怨愤愁苦,而风云岂能为之变色!
最后,辛弃疾引用南朝张融的「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不见我」之语,企图宣泄自己仍有雄心壮志欲报国的郁闷情绪,其真意是并不遗憾古人没有见到他这样的豪情狂态,遗憾的是少有知音理解!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