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神經罕病妙齡女中風+妄想 已故權威醫揪出全台首例

神经罕见疾病诊断常需爬梳病人家族史,有医师在「宋秉文教授纪念研讨会」上秀出当年宋教授手绘的家族病史图。记者林琮恩/摄影

台湾小脑萎缩症研究始祖宋秉文上月3日逝世。「宋秉文教授纪念研讨会」今在台北荣总举行,学者细数宋秉文生前重大研究成果,他发现无数华人、台湾第1例罕见神经疾病,除小脑萎缩症外,亦找出国人常见的传性脑部小血管中风(CADASIL)致病基因突变,翻转临床治疗处置模式。

台北荣总神经周边神经科主任李宜中表示,宋秉文生前发现许多全台第一例罕见神经疾病,包括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裘馨氏肌肉萎缩症、不同型别小脑萎缩症等,并借由国际学术分享,让全球病人都能受益。另,宋秉文民国77年在台北荣民总医院神经医学中心设置全国第一个「神经基因实验室」,至今仍以「免费」为核心概念造福病人。

李宜中回忆,1992年,宋秉文第一次遇到「阵发性动作诱发型运动不良症(PKD)」患者,该名病人一天内出现多次肌肉僵硬、舞蹈症等情况,经询问家族史,并进一步搜集临床、基因病历资料,才终于完成确诊。此后,他参与国际研究,于2012年首度发现该疾病致病基因PRRT2,研究成果刊载在知名期刊「CELL Report」首发纸刊的第一篇。

1999年,一位36岁女患者,23岁时发生急性中风、左肢体麻木,多年后又出现神经病变,包括认知混乱、听觉及视觉妄想等,至北荣求医。宋秉文历经多次诊断,并对比国际上在2年前,1997年才出现的第一例个案,发现台湾首例「传性脑部小血管中风(CADASIL)」。

2006年,宋秉文针对8例疑似病例进行基因型、表现型分析,共5位个案确诊,并找出台湾专属的基因突变型态,即NOTCH3基因突变位点R544C,且发现一位87岁病人症状不明显,与疾病生活多年才至医院就诊,显示台湾有许多人有带病体质,却没有病识感。后经广泛筛检,发现全台1%、即20万人带有此项突变,这项发现发转临床处置,不必等到中风再来诊治,30、40岁就能提前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