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魂记》吓着了谁?

剃刀边缘剧照。图片提供/金马影展执委会

《惊魂记中计》剧照。图片提供/金马影展执委会

蛮牛》剧照。图片提供/金马影展执委会

《深夜止步》剧照。图片提供/金马影展执委会

《惊魂记》剧照。图片提供/金马影展执委会

《惊魂记》剧照。图片提供/金马影展执委会

今年是《惊魂记》面世60周年。金马影展除了重现这部经典,也一并邀了几部受它影响电影,对照致敬。

其实影评圈公推希区考克(Alfred Hitchcock)的最佳作品往往是《迷魂记》(Vertigo,1958),它甚至在英国〈视与听〉(Sight & Sound)杂志最近一次影史最佳影片评选中,超越称王半世纪的《大国民》(Citizen Kane,1941),跃居冠军。但我私心最爱的,还是《惊魂记》(Psycho,1960)。

如果说《迷魂记》里男主角接二连三目击死亡却无能为力,被处理得有如华丽的祭典;《惊魂记》的受害者与加害者无论顺从或压抑他们的欲望,都像是在对戏院里的观众进行告解。

《惊魂记》开场,镜头长驱直入旅馆房间,只见激情已过,完事的男人拿前妻赡养问题为借口,搪塞女主角渴望的名正言顺。他没叫她卷款潜逃,她却为爱走上绝路。旁观的我们,只好一路跟着提心吊胆,谁知在她身体与心理终于得以暂时松懈的时刻,杀戮即来。荒谬的是凶手根本不晓得巨款何在。所有自以为正义的人循线而至,发现到的只是另一个被罪恶和欲望鞭笞的受苦灵魂。悬疑惊悚的手法,是让道德现形的试剂;爱的残酷代价,则让我每次看,总是怜悯多过惊愕!

在彩色已算普遍的1960年代,刻意以黑白拍摄的《惊魂记》推出后大放异彩,创造了百倍于成本的惊人票房,很难想像希区考克宣布要拍本片之初,历经波折。虽然跟《迷魂记》相比,《惊魂记》的预算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却让昔日动根手指头就能教影坛翻天覆地的大导演,不但被逼得自掏腰包,还提出延迟领酬,以换取60%所有权的建议!面对角色的「变态」,好莱坞的保守价值与裹足不前,还可以理解;就像安东尼柏金斯(Anthony Perkins)如此精彩的演出,也得不到奥斯卡提名,影艺学院要晚30年才终于敢放心鼓励那些把邪恶演出魅力的人,而且还是名字很容易混淆的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他以《沉默的羔羊》获得奥斯卡影影帝)。但希老的「非拍不可」,是看好这部片一定大卖,还是面对后浪袭来的破釜沉舟?让他非得关心一群绝望的人物在昏暗的接待柜台、破旧的汽车旅馆以及阴暗的老房子里,上演相爱相杀?

结果,无论是题材、形式、技巧,或者角色原型、诠释方式,《惊魂记》早已成为教科书等级的经典。

后来,有《1999惊魂记》(Psycho,1998)这类试图临摹每颗镜头,最后只能以笨拙的照本宣科证明经典无法复制;自然也有像布莱恩狄帕玛(Brian De Palma)调皮捣蛋却另辟蹊径的《剃刀边缘》(Dressed to Kill,1980)锋利划破性饥渴与性压抑的界线,还把《迷魂记》的美术馆放进来变成春色无边的撩人会所,简直举一反三。但是,如果让女主角的欲望出柙算是解放,那么让她死于非命就是倒退或惩罚吗?性别与政治正确的辩论火线,喧嚣了好一阵子。等到狄帕玛再把《迷魂记》的惧高症转换成《替身》(Body Double,1984)的幽闭恐惧,还一并融会了《后窗》(Rear Window,1954)与《电话情杀案》(Dial M for Murder,1954),反而见怪不怪了。

当年让观众在戏院叫破喉咙的《惊魂记》也是模糊「惊悚片」与「恐怖片」的始作俑者、「砍杀电影」的开路先锋。有希区考克走在前面,后继者更肆无忌惮挑战尺度,尤其是不必顾虑电检的义大利导演马里奥巴瓦(Mario Bava)、达里奥阿基多(Dario Argento)先后在6、70年代开枝散叶,甚至回过头影响好莱坞的《月光光心慌慌》(Halloween,1978)等片大开杀戒。金马影展这次会选映阿基多的《深夜止步》(Deep Red,1975),除了被《惊魂记》启发的母子情结与同志原型,也保留他个人招牌的鲜浓色彩(还有黑色皮手套、邪气娃娃),再加上极具巧思却又令人不忍足睹的血腥场面,堪称另一种发扬光大(不过当年在很多地区还是被硬生生剪了20分钟,这次全数还原)。

但真的给观众来「上课」的是《惊魂记中计》(78/52,2017)。它是那种百分百的「影痴电影」,每个入镜受访的影人谈及《惊魂记》时眼睛发亮的神情,充满皆我族类亲切感。更重要的是它还巨细靡遗揭示一些流传已久的误解,并细数经典的各种影响,不仅胜却无数枯燥论文,看了更让人超想朝圣,即使看过《惊魂记》再来观赏这部纪录片,也有醍醐灌顶之效。

而其中最意想不到的是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的《蛮牛》(Raging Bull,1980),竟然也跟《惊魂记》扯上关系!没错,他亲口承认劳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对抗拳王史宾逊那场赛事,就是完整参照《惊魂记》浴室杀人戏来画分镜,甚至按顺序拍的。什么叫做学以致用?这个表面上八竿子打不着的案例,实在太具启发性了。

这些都只是《惊魂记》巨大影响的一隅,对它直接或间接的取法、谐仿、再现,几乎从未停止。《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2001-2003)导演彼得杰克森(Peter Jackson)把其中「弑母」元素玩成「嗜血」嗨片的《新空房禁地》(Braindead,1992)就是我的极爱,可惜这部跟他早期作品一起在修复而赶不及,反正来日方长

希区考克真不愧是能让法国影评(迷)当年隔着海峡跟他的英国老乡打笔仗的大师,表面上从不强调自己的作品有何深义,却吸引了无数电影旁征博引,证明了他的艺术鲜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