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家庭照顾者的悲歌

(图/本报系资料照)

由于家庭成员越来越少、越来越老,独居或双老的生活型态已成为社会的另类常态,而独居与双老者较易成为「零家庭照顾者」是不争的事实,「零家庭照顾者」不但是当今将迈入超高龄社会越来越多的现象,也是未来在超高龄社会中,政府、社福、医疗体系会面临的最大风暴。

「零家庭照顾者」不单指独居者,也指非独居者在生病、失能时却找不到亲友帮忙打理生活起居的人,虽然「零家庭照顾者」的居住模式以独居或双老者为多,然居住在养生村、养老院、看护机构或医疗院所的人,若生病与失能时没有「家人」能及时协助处理日常事务,亦都属是「零家庭照顾者」。生病或失能的「零家庭照顾者」通常需立即仰赖政府与社会的介入,然案主若又是社会的边缘人,有时连要牵起政府与社会介入的线都显困难。

「零家庭照顾者」一词,始见于民110年时「中华民国家庭照顾者关怀总会」在其25周年展望记者会所提,当时家庭照顾者关怀总会希望提醒政府,我们的政策思维与社会观念能跟得上时代的变迁。据内政部公布的最新家户结构统计报告,当今国人单人户已达35.4%,双人户占21%,家庭成员越来越少的快速结构性变迁和超高龄化社会,也让台湾快速迈入「零家庭照顾者」时代。

老人要能自主与活动才有健康余命,失能、卧床、无人关照的「不健康余命」是高龄社会的大风暴。不论政府、医疗、社团与民间团体都一再宣导,要注意老人的友善居住、运动、健检、健康饮食、疾病控制、社会参与和活动学习等,平时要让老人能多参与活动和与社会连结,以尽量缩短老年人的「不健康余命」照护和医疗资源的耗费。

政府与社会不但要随时关注「零家庭照顾者」的身心健康状况,对长照政策投入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也都需为「零家庭照顾者」事先设想,因为政府是老人得以安养的最后所托。而若自身为「零家庭照顾者」,也须及早做好规划与准备,迎接老年、高龄、生病、失能、需被照顾时刻的到来,而非到生病、失能无力自己作主时,把自己「丢」给政府或社会,不但成为政府与社会的负担,也成为自己的人生悲歌!

昔者日本仙崖禅师在受邀村中财主寿宴时,仙崖禅师在纸上写下「父死、子死、孙死」做为寿宴贺词。初时长者生气异常,然经禅师开示说「父死而后子死、子死而后孙死,是最合乎自然的幸福事」。亦即年长者能有后人照料、得以安享天年,才是老年真正的幸福。若自己未经安排,老后成为而无所依的「零家庭照顾者」,人生就真的伶仃孤苦与悲哀了。(作者为空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