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忆如:抢跨境结算 掀新型货币战

北威国际集团董事总经理刘忆如。(本报系资料照片

中国与一些贸易持续增加本币结算比重,积极「去美元化」。对此,前财政部长、北威国际集团董事总经理刘忆如表示,新型态「货币战」可能发生。这场新型态货币战就是各国货币抢跨境结算地位,因为作为结算货币的主要国际货币有很大好处,这也就是包括人民币想要抢占一些跨境结算市占,进而分一杯羹理由之一。

刘忆如指出,可以看到美国发行大量国债借这么多钱,虽然去年美元贬值12%,但美元也不会崩盘,就是因为美国的债券大家都要使用,比如跨境结算就要使用美元,也因此美国就可以这么大量去发行国债,站在准备货币的地位上,美元作为几十年来龙头地位,占了很多便宜。

美元作为最强大国家的货币就成为国际中心货币,目前,其在跨境贸易及金融交易支付中占比40%以上,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60%以上。能否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特别是国际中心货币,是有极其苛刻条件的,取决于其他国家是否愿意接受,并不是一个国家想让本国货币国际化就能国际化的。

刘忆如指出,美元在SWIFT结算占比虽一直居冠,但几个月前欧元曾一度超过美元,这就表示并不是都一定要用美元来结算,比如两个国家讲好不要用美元,用人民币、欧元等,也就是说,两国贸易未必要用美元,也可以降低因采用美元结算受美国制裁风险。  对于大陆积极推动数位人民币,刘忆如指出,这等于「一箭双雕」,最初数位人民币是要因应如比特币等竞争,强化主权币地位,而现在又可以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比如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都讲好用数位人民币结算。

刘忆如指出,去美元化是方向,但要摆脱美元结算体系不容易,尤其亚洲国家都握有庞大外汇存底,这些外汇存底里面至少6成美元(包括美债),就算很多国家要摆脱美元,可是会自己伤到自己。尤其中国,一直往人民币国际化方向走,很多年前就说石油不要美元计价,要用人民币计价,当然更进一步串联更多国家不要使用美元结算,但不是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