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水域船舶90%从追踪系统消失 全球供应链头好痛

一艘货柜轮靠泊在海南洋浦港小铲滩码头的画面。(新华社)

在中方水域的船只正从业界追踪系统上消失,为全球供应链制造了另一个头疼问题。而这或许要归咎北京日益和世界疏离,加上对外国影响力愈来愈不信任。

据CNN新闻网24日报导,分析家说,随着中方准备落实世上最严格的「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接近10月底时,他们开始注意到航运量下降。而通常航运数据公司靠自动识别系统(AIS),都能追踪世界各地的船只。

这系统能让船舶透过高频无线电波,向沿岸的管理站发送如位置、速度,航线和船名等信息。要是船舶在管理站的电波传递范围外,仍能通过卫星交换信息。然而,据线上全球船舶数据供应商「船舶价值(VesselsValue)」 提供的数据显示,如今这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球贸易的关键要角管辖范围内却行不通。近3星期来,从中国发出讯号的船只大减了近90%。

VesselsValue首席贸易分析师库珂(Charlotte Cook)说:「目前我们看到,整个行业在中国境内的地面 AIS 信号都在减少。」

分析师认为,这要归咎于中方11月1日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由于北京担心,这类数据最后可能落入外国政府手里,因此它要求处理数据的公司让个资离开中国前,必须获得中方政府批准。

虽然法令并未提及船运数据,但据船舶追踪服务网「海上交通」(Marine Traffic)的AIS网路团队负责人托洛斯(Anastassis Touros)说,为了安全起见,中方数据供应商可能会扣住相关资讯。

而库珂说,她在中国大陆的同事说,在国安当局的指示下,11月初部分AIS转发器已从中方海岸线的基站移除,唯有由「合格方」架设的系统才能留下。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消失,卫星仍能从船上捕捉讯号,但托洛斯说,当船靠岸时,在太空搜集到的数据不如在地面搜集的好。

而在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里,中国就占了6个,随着耶诞节逼近,缺乏来自大陆的数据,将为麻烦不断的全球航运业制造更多问题。由于各地对商品需求快速回升,货柜堆积如山的港口都在拚命设法消化,而供应链也十分紧张。

库珂说,船运公司靠AIS数据来预测船只动向、追踪季节性趋势,并提高港口效率。她强调,缺乏中方数据,「可能会大大影响全中国海洋供应链的能见度」。而「海上交通」媒体策略师哈齐马诺里斯(Georgios Hatzimanolis)也说,随着迈入耶诞季,这对供应链真的有很大的影响,目前这是最重大的要素。

他预料,要是无法「时时刻刻」掌握来自中国的船舶数据,将对「供应链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公司可能会失去有关船舶停靠码头,卸货和离港时间等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