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非红供应链红利消失风险

旺报社评

「习拜会」后美中关系出现微妙变化,若干领域仍激烈竞争,但双方都有控制竞争、谋求合作的意愿。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称呼拜登「老朋友」,展现他不将美国视为敌人的诚意;拜登在联合国气候变迁会议也说「美中关系是竞争而非冲突」。川普时代营造的美中激烈对抗与冲突很有机会舒缓下来。这个改变将对全球经贸情势带来变化,全球供应链的分合大势可能再掀波澜。

全球供应链 分合掀波

川普为抑制大陆崛起,极力推动全球供应链去中化,企图建立「非红供应链」。除要求高科技产品不得有含中成分、禁止含美技术的半导体商品输陆外,亦鼓吹在陆美商及台商撤出中国,向外建立备援生产基地,以降低对中国的依赖,并将制造生产重心拉回美国。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国家明显受惠,一是被视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越南,另一个就是逐渐倾美的台湾。

根据越南工贸部统计,2020年越南整体出口受疫情影响,成长仅7%,但对美出口成长高达25.7%,占比近3成。美国不仅是越南的最大出口市场,也是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国,这个变化始于中美贸易战开打后。同样地,财政部统计亦指出,最近两年台湾对美出口比重持续攀升,2019年14.1%,2020年再走高至14.6%,创近15年新高。相比之下,中美贸易战开打前的2017年,仅有11.7%。

显然,过去数年中美之间的对抗,让许多原本属于大陆厂商的单子,间接转手至越南及台湾,形成所谓的转单效应,并带动两地的出口与经济成长。这固然是好事,但值得留意的是,若美中关系果真解冻,从对抗转化为竞争与合作,那么以美国为主导的非红供应链体系是否还有存在必要?或是会产生根本性的质变?而这是否会让本来受益的国家转而受害?

美国之音一篇报导指出,中美关系解冻,全球供应链将有机会加速恢复,但部分东南亚国家,如越南、印尼及菲律宾等国可能因而利益受损。如果供应链移转趋缓,之前这些国家获得的转单效应可能因此消失,外人直接投资也会跟着减弱。在这篇报导中,部分专家认为,由于台湾在供应链中的地位无可取代(尤其是半导体产业),受到的冲击应不会太大。不过,这个看法可能过于乐观。

台企风险增 窜至首位

原因不难理解,一旦中美开始沟通对话,甚至在经贸谈判上更往前一步,比如调降关税或解除部分贸易限制,都可能促使双方重新思考彼此在供应链上的合作模式。在此一前提下,原本奠基于非红供应链上的红利,自然也会随之消失。尤其对作为关键零组件主要供应商的台厂来说,想要维持既有优势,势必得再重新切入新的供应链。一来一往之间,随着交易成本的大幅拉高,企业竞争力无疑也会受到极大影响。

更不用说,这波新冠疫情爆发更凸显大陆供应链的重要性。面对疫后全球供应链可能的变动与重组,台湾是否还能保有现今举足轻重的地位,显然犹未可知。

10月底,KPMG发布的《2021台湾CEO前瞻大调查》清楚指出,未来影响台湾企业的五大风险中,供应链风险从去年第3名窜升至首位,成为CEO最看重的风险,比重高达28%。如果接下来中美关系出现转圜,台湾面临的供应链风险恐怕还会再叠加上去,企业营运势必更加艰难。

过去我们一再呼吁,在国际经贸的交流与合作上,台湾不应该、也没有本钱选边站,一味地亲美反中。因为国际情势瞬息万变,前一刻是敌人,下一秒可能就变成朋友。一旦政府过于短视近利、误判形势,甚至引导企业及民众做出错误决策,到头来赔上的,恐怕不只是自身的信誉,而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前景。主政者,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