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让台企嵌入大陆汽车供应链
旺报社评
大陆汽车业在电动车风潮下蓬勃发展,2023年产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连续15年全球第一;出口491万辆,有机会成为全球第一。过去大陆汽车业「大而不强」,主要集中在售价15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经济车型,但近年红旗、岚图等品牌不断向高单价突破,比亚迪、吉利、奇瑞、广汽传祺等品牌市占率、好评率上扬,小米、华为等也跨界入局,推出标志性车款。
两岸汽车业各有所长
电动车风潮正重塑全球汽车产业,2023年大陆新能源车产销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均居世界首位;出口120.3万辆,比2022年增长77.6%。欧洲每10辆新能源车中就有1辆是大陆制造,预计到2025年大陆新能源车在欧洲市占率将达到15至18%。
大陆新能源车强势崛起,引起欧美国家的警惕。欧盟去年10月宣布对中国进口纯电动车展开反补贴调查,以决定是否开征反倾销关税。大陆新能源车在全球打开局面,靠的不仅仅是「低价」与政府补贴,而是「技术」。
在新能源车领域,大陆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以电池为例,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6席,并出现固态、钠离子、高镍多元、铝空气等多种新技术路线。2018年到2022年,全球纯电动车平均续航里程从230公里提升到337公里,大陆新能源车平均续航接近600公里。大陆新能源车厂还带来了新思维,蔚来导入了订阅模式销售,至2023年8月,蔚来已在欧洲布局25座换电站。
针对中国汽车拥有全产业链的优势,美国总统拜登2022年签署《降低通膨法案》,延长新电动车7500美元税抵措施,并取消车企20万辆补贴上限规定,并附加「美国制造」条款,希望推动自主供应链。2023年12月又颁布一系列新规,推动海外电动汽车电池及其原材料移回美国生产。美国积极打造独立电动汽车供应链,但能否如愿仍有待观察。
大陆汽车行业壮大,是台湾相关产业的机遇。台湾在电子零组件、轮胎、汽车内饰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是全球多个知名品牌的长期供货商。在新能源车领域,台湾同样具有技术优势,电池系统、电动引擎、智慧车灯、车身及底盘都是强项。长期以来,「台湾零件」在大陆汽车配件市场是高CP值的代名词,反映出大陆客户对台湾制造的认可。
两岸汽车业各有所长,大陆产业体系完备、技术更新迅速、市场通路大,但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车用晶片等领域需仰赖外力等挑战。台湾在车用电子行业供应链完整,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台企嵌入大陆汽车供应链,将增强供应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降低ECFA中止的冲击
但前提是两岸关系,若能恢复对话,应建立汽车产业合作平台,促进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在标准、法规、认证等方面也可加强协调。在世界能源转型大潮中,两岸汽车行业有机会共同研发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技术,携手实现高端化、智慧化、绿色化升级。
2024年大陆汽车产销可望达到3100万辆,新能源车1150万辆。大陆汽车消费市场处于「油换电」的转型期,内需市场庞大。在国际市场,大陆新能源汽车已累积影响力和口碑,车企普遍有海外布局生产制造的需求,两岸业界可以协同走向全球市场。
陆工信部释出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讯息,包括落实车购税减免、支持企业联合创新,加强车用晶片、全固态电池、高级别自动驾驶等技术攻关等。如果各项惠台政策能落实,可以为台企台商参与大陆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
「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将落地江苏常州,并达成多项合作协议,涵盖高纯度电池级碳酸锂提取、快充充电桩及储能设备研发销售、新能源乘用车照明系统合作等,未来应有更多合作项目落地。
选后两岸虽无风暴,但不确定因素太多,预期两岸关系不会平静,大陆有关部门正研究进一步采取中止ECFA早期收获清单,汽车零配件等关税减让包括在内,执政党应认真对待这一警讯,若真的中止,将是两岸业界的共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