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翔专栏》操作「特使团」 节外生枝

1月20日川普就职大典,台湾将由立法院长韩国瑜率大型代表团参加。图为今年2月「台美国会议员联谊会」成立大会。(本报资料照片)

美国总统当选人川普将于20日宣誓就职,台湾驻美代表是否能如同2021年得到官方正式邀请仍是未定之数,赖清德政府已提高规格,派遣具有官方意涵的「特使团」前往致贺,这种不合乎外交礼节,自我陶醉的操作,可以说是在错误时机、地点的错误决策。

副总统萧美琴4年前在驻美代表任内得到美国「就职典礼国会联合委员会(JCCIC)」正式邀请,出席拜登总统的就职大典,号称是台美1979年断交以来,驻美代表首次以官方形式获邀;能与各国驻华府使节平起平坐,更被形容为「划时代的里程碑」,是美台关系的突破;前总统蔡英文则表示,这「充分彰显了台美关系的提升」。

由于过度拉擡萧美琴出席就职典礼的声势,现任驻美代表俞大㵢是否能比照「萧美琴模式」,得到JCCIC的正式邀请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若未能拿到邀请函,很可能成为美台未来关系的负面指标。而川普对台湾态度一直保持模糊、冷淡,加上他不可预测的本性,更增加了整个事件的敏感性与悬疑性。距就职典礼只剩下10天,美台官方尚未有任何相关宣布。

外交部长林佳龙最近在立法院答询时透露,萧美琴当时仅坐在使节团座位区「附近」,似乎是要先打预防针,设定停损点,为万一这次驻美代表未能正式获邀预留转圜空间。

是否能正式获邀尚不确定,赖清德先发动外交攻势,请立法院长韩国瑜担任「特使团」团长,率领3党立委出席川普的就职大典,过去的「代表团」摇身一变成「特使团」,看似位阶提升,更具官方色彩,甚至可形塑美台关系良好表象,但在美国总统就职大典全球瞩目的场合,任何政治动作都有潜在风险,甚至可能造成反效果。

历年「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的非正式领袖会议,受限于政治因素,台湾只能由总统指派特使代表出席;友邦国重要庆典或国际会议,也可能由特使代表参与;中华民国总统就职典礼,美方都以代表美国人民的「代表团」参加,可见特使有严格界定,除了具有官方、外交意涵,并须为对方政府认可、接受,不是可以任意使用。

台湾并未接到官方邀请,仍是循往例透过国会议员管道取得邀请函,赖政府片面打破各方长久以来的默契,自我提升为特使团,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就可过关,显然低估了当前台湾所面临的严峻局势。

川普不按牌理出牌,打破从不邀请外国政要出席总统就职典礼的传统,邀请习近平出席大典就代表了他的政治偏好。台湾不顾现实,高调打着特使名号进军华府很可能节外生枝,给美方造成困扰,甚至引发外交风波,这绝对是川普所不乐见的,赖政府不能贸然行事。

其次,中共对任何台湾的动作都不会放过,过去就多次抗议台湾代表参加美国总统就职大典,最有名的案例就是1981年前国民党秘书长蒋彦士在美方压力下,被迫以「感冒住院」为由缺席雷根总统的就职典礼。台湾今天的局面比40多年前并无好转,面对不可预测的川普,最后落居下风的很可能是自己,而其效应更可外溢到未来台美关系。

其实,赖清德不必有太多政治算计,更不必当幕后影武者,只要依循惯例,韩国瑜率同的3党立委必可顺利达成加强美台双边关系的使命,他真正应该担心的是川普2.0,台湾与他个人是否能得到美国的信心与信赖,至于是特使团或代表团实在无关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