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智强/急诊权威柯P,请学学马英九的「内科」经验吧

内湖科学园区进驻厂商超过3,000家,计有近9万名员工。(图/业者提供)

文/罗智强

柯文哲的台北市长任期已届半,柯文哲带给台北市什么大型建设?还真的想不出来。

相较于被柯文哲瞧不起的前市长马英九,不管喜不喜欢他,台北市民会知道马英九规划了12座运动中心(6座任内完成);打造内科与南软,带来数兆产值;建了100公里的河滨单车道;普获好评的垃圾费随袋征收……。

若柯文哲愿意谦卑地学习取经,这二年就不会如此磋跎而过。

以内湖科技园区为例,建设过程,即有很多值得柯文哲参考之处。内科原来是被规划为「内湖轻工业区」,后来有约莫六百家高科技的业者进驻,马市府团队认为,这已经具备高科技园区的雏型,便开始规划相关制度,并将园区正名为「内湖科技园区」。

内科于是成为第一个由地方政府以市地重划方式开发的工业区,再成功转型为都会型的科技园区。原先只是不到两百公顷的轻工业区,在马英九主导下,八年内转型成五百公顷的大科技园区。

要将原来规划的轻工业区转为科学园区并不容易,例如,中央对轻工业区的法令限制相当多,要跳脱成科技界可以应用的园区相当困难,因为工业区是制造、是工厂,所以要机器,但知识经济是未必有工厂,工厂常在脑袋里的,而没有工厂登记证,但没有工厂登记证的科技公司进驻需要工厂登记证的园区怎么办呢?

这时就会有「黑人黑户」的问题,就是为了要有工厂登记证进驻,有些企业就搬几台机器进来,但也没真正运作

于焉可知,法令调整的速度跟不上产业的转型,会妨碍进步,但如果看见障碍后,地方首长干脆采取「多作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心态,那么就不会有内科的出现。

▲马英九在台北市长任内打造内湖科学园区。(图/记者李毓康摄)

马英九觉得不可以这么消极,立刻着手协调相关法令的修改,不到三年,新的法令就公告了六、七次,也慢慢解决黑人黑户的问题。当时马英九指示,只要是与内科有关的问题,都必须「立办立决」、「立竿见影」,也因为这样,整个内科的推动就更快了。

马市府还首创「次核心产业」进驻园区的规划。所谓「次核心产业」,是指科技业的周边产业。譬如说,工业区的土地远比商业区便宜,一般的工业区应该是不能有商业进驻,否则有违公平原则。可是像内科这种特殊的科技园区,若不允许银行餐厅的设立,又违反常理。再如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这也是纯商业,如果不允许进驻,又成了笑话,因为很多高科技业者是以创投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

因此无论银行、餐厅、创投公司等,这些虽然都是商业导向型态,台北市因时制宜,允许这些已经进驻的「次核心产业」就地合法,但是必须要支付回馈金,其用意是拉平工业区跟商业区地价差距

到了2006年底马英九执政的最后一年,内科企业营业收入已突破2兆2,900亿元,比竹科中科和南科三个科技园区的总和(当时约1兆5000亿元)还超出许多。进驻厂商超过3,000家,计有近9万名员工。

这些智慧经验,本来都可以成为柯文哲传承前人的资产,可惜的是傲慢蒙蔽了他的眼睛,一路的蛮干蛮撞,终至落到众事无成的窘境

一个好市长,最需要的能力就是学会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但柯文哲却想踩在前人的尸体上,这一念之误,挥霍的是台北市建设前进的机遇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88论坛粉丝团按个赞!

作者罗智强,野台发起人,目前为自由作家,着有《沉默的魄力-马英九的台北记事》。以上为个人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云友更多参与,也欢迎网友发表高见,投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