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江邀媒体高层「能源之旅」 遭质疑「护航核能」
马英九总统与行政院长江宜桦2日邀请国内媒体主管进行「能源之旅」,在参观中油天然气接收站、台电太阳光电系统及兴达发电厂后,多位媒体主管于「问答」时直接呛声马江,「感觉非核能不可?」、「违背非核家园理念?」眼看官员轮番回答似乎无法「让人满意」,马以「我们还有很长时间会在一起」简短裁示作结。
这场2天1夜的「能源之旅」,是马英九上任后首次邀请国内媒体主管下乡,第1天上午直接杀到高雄,用半天的时间参访了天然气、太阳光电、煤炭等发电设施,但相关人员在介绍均提到不同设施面临成本、稳定性、二氧化碳污染等困境,令不少媒体私下质疑,「难道只有核电最好?」
结果在兴达发电厂简报及座谈时,先是江宜桦口误将「能源之旅」说成「核能之旅」,经济部次长杜紫军在简报时也比较各项能源的缺点及限制,更引发多位媒体高层的质疑,犀利提问到参访行程不断提及其他能源发电之成本及稳定性,国内能源政策难道「非核不可」?质疑此次参访根本是为核能「护航」。
对于媒体的质疑,包括台电总经理朱文成、中华经济研究院董事长梁启源等轮番上台回应,朱文成表示,核能便不便宜,纯粹是计算方式的不同,建厂、核燃料成本差不多,问题就是在最终处置成本要算多少。他提到,高放射燃料最终处置,也就是可以放好几万年那个,那东西要多少钱,「没有人做过、也没有人成功过」,世界上还没有国家能解决这问题,所以它要花多少钱,「不知道」。
而梁启源也以「买乐透」的机率来形容核灾成本,他表示,买乐透得奖的话是15亿元,但只花100元,这是机率的问题,如果都算进去,核电外部成本1度电只要0.2元。
梁启源还说,核废料的问题不是技术的问题,重点是「政治的问题」;技术方面,短期可储在水槽,中期可干式处理,40、50年;长期掩埋最终处理,荷兰瑞典都已经在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