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壮阔星河超梦幻!夜宿在兴隆天文观测站「用星斗当棉被」
大陆河北的兴隆,用当地古语来说就是「星空下睡觉的地方」,一句话,囊括了满天灿烂星斗,兴建在燕山主峰上的兴隆观测站,距离最近的大城市也有100公里远,是观测天文的得天独厚地理位置。
▲兴隆观测站周围没有城市的光害,是最佳的天文观测地点。(图/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提供)一下飞机,我们便立刻拉车2个小时抵达兴隆,前往观测站的山上小径植被茂密,几乎很难想像一个转弯,就会看见一栋栋白色望远镜的建筑物矗立在山头上,这里是全亚洲最大的光学天文观测基地,兴隆观测站。
基地内最受瞩目的,便是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它可以同时观测多达4千个天体的光谱,是目前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随着首席科学家赵永恒的步伐,我们深入了不轻易对外开放的郭守敬望远镜内部,在严禁摄影的状况下,只能用眼睛牢牢记住这个球面口径大于50厘米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他的内部架构有多精密,在天文学专有名词之下,其实更多的是认知到宇宙之大令人咋舌。
▲三栋白色建筑物,其实就是目前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郭守敬望远镜。
每年的7、8两月,是兴隆当地的雨季,郭守敬望远镜也因此正进入设备保养期间,但别灰心!即使无法使用望远镜看见星空,在海拔900多公尺完全无光害的环境下,这里光是用肉眼,抬头就能看见数也数不完的闪烁星星,完全体现了古语说的「星空下睡觉的地方」。
▲▼名符其实「在星空下睡觉的地方」,在这里住一晚,无垠星斗就像是棉被一样披挂天上。(图/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提供)
有趣的是,为了维护观测品质,当晚我们入住观测站的迎宾楼,从一拿到房间钥匙后,所有的工作人员便不停提醒着,一进房间就要将窗帘拉上,不能透出一点光,就怕影响到科学家们的观测结果。
▲平常来访的科学家就住在迎宾楼里,房间小巧温馨,但最重要的是房间窗帘在开灯前一定要拉上。
也因此,整个园区内都没有架设路灯,晚上观完星要回到迎宾楼的路上,所有人只得拿出手机往下照着路面,浩浩荡荡一群人走在林间小路,颇有回归大学生迎新夜游的意外乐趣。在这里不只能观星,一早醒来爬到一旁的高地上,还能拍照日出从郭守敬望远镜中照射大地的美景。
▲许多观测员都是夜间进行观测,白天睡觉休息,对他们而言,日出就是他们的下班钟响。(图/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提供)
负责解说的星云计划研究员王汇娟提到,「光谱就是天体的DNA」,透过这些DNA,才能让人们对地球外的世界更加了解一点,采访时我们忍不住想问她一个问题,「你相信有外星人吗?」,王老师忍不住一笑,跟我们解说了近期发现的各种远在好几光年外的类地行星,至于她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让我先卖个关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