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共享车龙头Turo 帮用户赚到年收近3千万的秘密
Turo技术阳春却登上美国共享汽车平台龙头,超车对手关键来自信任感。 (Dreamstime/典匠影像)
闲置的房子可以出租,你那辆停在路边生了灰的汽车,也能帮你赚到第2份收入。
在美国,现在要到外地出差、旅游的人,再也不用到租车行,只需要手机滑一滑,就能在路边找到要租的车开走它,且费用更便宜。这是美国近期兴盛的共享汽车平台,就像Airbnb,每个人都可以把家中没用到的汽车放上平台,供需要的人租借。
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共享汽车平台是Turo和Getaround。其中,Turo估值已超过10亿美元,年营收超过新台币200亿元,去年并缴出获利成绩。今年截至3月份营收表现,也较去年同期成长超过30%。
「汽车版的Airbnb」,呼应了通膨年代,大家不论想省钱或开创更多财源的心理,正掀起微型创业风潮。YouTube上有不少人拍教学影片,分享如何在Turo靠出租车赚钱。
例如今年31岁的佐里纳(Natalia Zorina),原先只有一辆家用车,现在,她拥有69辆车,还成立一家公司专做Turo的租车生意。
网路媒体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报导,她去年透过Turo提供租车服务,一年产生的收入超过92万美元(约合新台币2千9百万元)。
重视对话,打造信任安全感
目前,Turo是美国最大的共享汽车平台,活跃车主有超过16万人;但有意思的是,Getaround其实才是一开始跑最快的新创公司,不仅已经在2022年透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模式上市,其技术力也更胜一筹。它们是共享汽车平台业内,第一个提出无接触交车技术,只需要凭借手机就能取车的团队,技术还曾获丰田(Toyota)投资合作,当时万众瞩目。
但如今,该公司不仅用户数和营收不敌Turo,上市后,股价也持续崩跌,市值蒸发逾9成。为什么Turo能成功超车?
答案在:安全感。
请想像一个情境,如果有一名同事向你借车,你的内心是否会天人交战?比起科技,在租车领域要想成功,信任与安全感,才更关键。
「就像每个人对家里整洁度的定义都不同,」安维斯汽车租赁公司董事长彭仕邦表示,私家车共享,很容易遇到的问题是消费者不满意车况。因为共享平台不会像租车公司一样,定期清洁、保养汽车,只能仰赖上一位使用者的公德心。
在两家平台刊登汽车出租,且超过6个月的车主兰菲尔(David Lanphear)观察,Getaround最早标榜且持续提供无接触取车的专利技术,因此租借用户与车主少有交流机会,以致归还汽车后,不只车内脏乱、也不太会帮忙加油,就像对待一般的租车一样。
但Turo的用户相对更珍惜别人的车。因为在Turo还未开发和推动新一代无接触取车服务前,用户要租车,须做好和陌生人约定时间地点、面对面取车的心理准备。兰菲尔认为在Turo租车,「汽车在租借给其他驾驶乘客时,即便不完全属于自己的可控范围,(车主仍可以相信对方)也对自己的汽车保持一定的掌握。」信任感油然而生。
要建立信任感,有人情味的平台介面也是关键。根据西北大学一份研究指出,有5条评论的产品,被购买的可能性会比没有评论的产品高将近3倍。比起主打创新技术,Turo更着重对话、拉近平台与用户的距离,无论是分享车和车主的故事,抑或是公开使用者评分和评论。
同时,在Turo上,车款选项也比Getaround还多,定价、保险方案更提供消费者和车主更多弹性。能自己决定选项,也让车主跟消费者都更有掌控感。
IPO、获利动能成挑战
一边往技术迈进,一边往人性前进,造就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在台湾推动机车版Airbnb的新创公司Lockists创办人林钰尧印象深刻,Getaround在10年前左右更早设计取车免接触、用户只须透过手机感应就能开启钥匙盒的技术;同一时期,Turo提供的服务相对阳春。「照理讲无人化的体验会比较好,可是再往下深究,如果合作的车辆数没有很多就很难拉升供应量,渐渐的用户就不会再使用这个平台。」林钰尧说。
不过就算Turo赢过对手,仍得持续思索投资人提出的灵魂拷问:平台如何持续的获利?以及,信任感是场不进则退的竞局,陆续有Turo的使用者回馈,该平台客服反应慢、不可靠。或有人认为,Turo的使用者都想赚快钱,提升供给,实际上需求却没那么多,终将造就微型创业的美好想像幻灭。
Turo的下一步除了首次公开发行(IPO),还需要面对更多人的质疑并平息负评,才能持续深化信任。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商业周刊186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