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分析报导》投资协定冻结 立陶宛退群 中欧关系断崖式下滑?(林枫)

美国之音时事大家谈:投资协定冻结 立陶宛「退群」,中欧关系断崖式下滑?(影片截图)

中国拉拢欧洲对抗美国的外交战略正面临重大挫折。上个星期,欧洲议会压倒性多数投票决定,冻结中欧全面投资协定批准程序,直到北京解除对欧盟政界人士制裁以后。

几乎与此同时,东欧小国立陶宛宣布退出中国与17个中东欧国家组建的「17+1」合作机制,并呼吁其他国家也效仿跟进。

立陶宛外长表示,欧盟应该团结一致对付中国挑战

为什么中国与欧洲的关系似乎突然间急转直下?中欧投资协定前景为何?北京是否已经丧失了「联欧制美」的机会?

旅欧国际政治研究者王庆民认为,目前还无法判断欧洲议会投票冻结《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举动是「终止」还是「中止」这份协议,但可以肯定的是中欧关系将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他说:「它只能是说代表协定陷入了一个僵局,由于人权问题和现在中欧之间的利益冲突超越了合作的重要性,导致双方关系陷入了暂时停滞的状态。欧洲议会做为欧盟重要的权力机关,对于欧洲各国对华关系具有非常强的话语权。欧盟对欧洲议会的这个决定,也就是说给了欧洲原来那些对华温和派,那些主张通过经贸合作,和中国建立更紧密联系的那一方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于欧洲反华或者说反共的强硬派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成就。这个协议现在看来还不能说是彻底终结,但绝对是对中欧关系一个沉重的打击。而《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很多具体议程也因此很难进行下去。也就是意味着中欧之间的经贸交流将会受到非常沉重的打击。中欧关系也会陷入一个比较长时间的冰冻期。」

王庆民也认为,北京对于欧洲议会最终批准中欧投资协定一事上过于乐观,导致了对形势的误判。

他表示,北京过于自信的认为中欧双方仍然可以像过去一样通过扩大经贸领域的合作来化解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领域的分歧。他认为,中欧投资协定陷入僵局的直接起因欧中双方围绕新疆人权和香港议题而进行的一轮相互制裁。

弗吉尼亚大学商学院教授陈朝晖认为,《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在临门一脚阶段陷入僵局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损失

他表示,欧盟原本可以像过去那样,把贸易和人权议题分开,但在美国率先就人权议题对北京实施制裁后,包括欧盟在内的美国主要盟友纷纷效仿。这导致了中欧关系陷入紧张。

不过陈朝晖也表示,在美国拜登政府延续大多数川普政府对华经贸政策背景下,中国从地缘政治的角度上比欧洲更需要这份协议获得批准和落实。

他说:「拜登政府大部分延续了川普政府的政策,所以说中美正常关系的发展受到了一定限制。这个时候如果中国能够打开另一扇门,和中欧关系能够更靠近,就会达到联欧制美的作用。从这个角度上我是同意的。但是现在看来这个是比较困难的,为什么呢?因为拜登政府跟川普政府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他要联合同盟,就是他的朋友,来共同抵制中国。」

陈朝晖表示,中欧投资协议的批准程序是否有望重启将取决于中国能否在很多其外交政策立场上改弦更张。但他也强调,中国「十四五」制定了国际国内「双循环」的策略或许已经显示,北京不打算在外交上软化立场。

旅欧国际政治研究者王庆民认为,北京「联欧制美」的策略并未彻底破产,特别是在川普四年执政后,欧洲倾向于更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但未来如何发展将取决于北京是否转向。

(本文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