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尖端技术脱钩 中国晶片产业面临「史普尼克危机」
美国扩大对中国晶片设备与技术出口限制,可能严重打击中国晶片自主发展的路径,让中国面临「史普尼克危机」。(图/Shutterstock)
美国扩大了对中国晶片设备与技术出口限制,很可能严重打击中国晶片自主发展路径。经济专家认为,这将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一场「史普尼克危机」,虽然中国仍能自主地解决晶片制造工艺的技术问题,但长远来看,中国的半导体工业仍无法在商业上取得成功。
《路透》分析指出,拜登政府近日宣布新规定,要求向中国提供晶片生产设备与技术的美国公司必须事先获得政府许可,此举将阻挠中国晶片国产化的努力。目前中国半导体消费量占全球超过3/4,但产量只占全球15%左右。
花旗经济专家在研究报告中表示,美中技术脱钩可能成为中国技术创新的史普尼克危机(Sputnik crisis),就在中共20大即将召开、习近平寻求史无前例第3个任期的关键时刻,半导体产业自主发展可能成为20大的重要主题。
波士顿咨询集团估计,到2021年,一个国家如果要建立完全自给自足的晶片供应链,将需要至少1兆美元的前期投资。专家认为,美国新的限制措施可能会刺激中国晶片制造商尝试使用创造性的工程解决方案和不受制裁的旧技术来生产先进的晶片。
这也是中国最大的晶圆代工企业中芯国际(SMIC)之前尝试过的途径,他们用上一代的DUV光刻机造出了其他厂家用EUV光刻机才做得出的7nm晶片。不过专家认为,这种尝试在技术上可行,但是无法用这种方式来大规模生产可以商业化的产品。跟踪全球存储晶片行业的台湾顾问Marco Mezger 说,「你可以调整某些工具,人们很有创造力。但产量会是多少?如何实现商业化产量?这些都是问题。」
专家表示,中国的设备制造商仍然落后于海外同行4到5年,一旦失去美国的设备供应商,中国企业就找不到替代品。最近受到美国新规定打击的长江存储(YMTC)和长鑫存储 (CXMT)都是大约10年由政府支持而成立的公司,是中国打入全球市场的最大希望,与三星电子和美光科技等顶级企业并驾齐驱,这2家公司都已开发出最先进的技术,但还未能在这些技术上实现量产。
外国设备制造商的利润也将面临沉重打击,科磊(KLA)、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和泛林集团(Lam Research)各有大约30%的收入来自中国,中国是他们最大的市场,也是增长最快的市场。新规定出台后,他们的营业收会受到很大的打击。匿名消息人士表示,他们努力避免违反新规则,但是有些规定模棱两可,如果全部按照规定行事,设备公司就得关门大吉。
知情人士也表示,华盛顿也在手忙脚乱地应对新的出口限制带来的意外后果。例如韩国SK海力士已声明获得美方同意,可以向其位于中国的工厂输出设备而无需申请许可。有些设备厂因为新规则导致不少员工无事可做,消息人士称,这为中国的设备制造商创造了吸引人才极佳的机会,一名美国设备商派赴大陆的技术人员说,「高层管理团队叫我们放松几个月,仍然可以上班,但不是强制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