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两大贸易伙伴争端 产官学:台湾应把握危机、制造A级产品
美中贸易战争持续开打,眼看两大贸易伙伴间的对抗,台湾该如何因应?国内多位学者与产业界代表3日在一场论坛上认为,以当今美国的政治版图,美中贸易战还将持续,台湾企业比例高于中国本土企业,面对这波贸易战,台湾企业应将危机视为转机,借以推动企业转型与升级。但也有台商业者则指出,只要台湾企业能「制造出A级产品」,就能无畏威胁。
台北大学公共事务学院3日邀集产、官、学界各方代表共同举行「美中贸易争端政治经济论坛」,分别从产业和政治与政策面向凝聚各方意见。
以川普的选票来源与支持者背景分析,中华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大年指出,无论即将来临的期中选举结果如何,现行贸易战的政策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尤其美国民意到目前为止对贸易战「是支持多于反对的」。刘大年说,相对于贸易关税,美国更在意的是技术遭中国超越,因而更着重智慧财产保护、避免不公平竞争,美国不会放弃中国大陆市场,只是希望市场更好。
豪门国际开发董事长简廷在从珠海台商角度出发,在座谈中则鼓励企业勇于把握机会创造产品的独特性和价值性,他表示,「换羽(毛)重生」、「有A级的产品,美国在怎么加关税,也还是要买的你的产品」,台湾应把握危机,做好转型布局、促进企业变革,只要改变思维就有机会。
▲美中贸易争端政治经济论坛。(图/台北大学提供,下同)
接着,台北大学公行系莫内讲座教授罗至美也呼应简廷在的看法,她表示,台湾没有把握1997年和2009年两波区域和全球金融危机的转型机会,而邻近的韩国和中国因为都在国家的介入下,成功促进产业升级而受益,「美中贸易战冲击过去两岸廿年产业分工体系,但也给台湾在中国制造2025之前,产业最后的转型与转骨的机会」,期望政府与企业共同以经济战略的高度,把握美中贸易战的挑战与机会,完成20年来未竟的产业升级。
与会的前驻美大使沈吕巡也指出,美中贸易战在川习热线之后开始出现化解迹象,但还会拖延一段时间,台湾在美中争端中间,除了企业自身的因应之外,政府必须重视两岸稳定,以获得国际认同,进而据以推动和其他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来提升产业竞争力,尽管中国大陆是台湾潜在的威胁,但也是最大的机会,应该把握优势拓展对外贸易关系,避免落入北韩处境。
对于两岸与国际金融局势拥有长期观察的外商银行董事总经理柯仕伟表示,台湾往往过度从政治来看问题,面对美中贸易战,建议能以更轻松的态度自然看待,台湾政府与产业应该顺水推舟让自己能往前走,以高科技产业来说,台湾对智慧财产的尊重正是价值,应该更珍惜并维护,以免伤害美国企业对台湾的信心。
另外,台北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中心主任王震宇则认为,从美国文化来看,现今美中贸易战其实只是不断循环的结果,关税手段应属心理战而非法律战,对于各产业的影响各不相同,却是台湾很好的黄金喘息期,应该趁机促进产业调升、盘点法律、并和民众沟通调整贸易政策形成共识以自我提升,避免未来局势变动时却没有做好准备。
最后,台湾经济研究院院长林建甫也提醒,在整体社会发展中,经济固然重要,但只是结构下层,背后政治、法律等面向都不能忽略,美中贸易争端影响全球,实际上在美国和中国内部也有不同声音,各经济路线中也还没有标准答案,值得学界持续从各角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