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批社救法門檻 排除貧窮人

民团昨举行记者会,批评卫福部「社会救助法」草案已远离赖总统承诺的改革愿景,建议卫福部重写。记者杜建重/摄影

社会救助法逾十年未修,卫福部赶在新内阁就任前提出部版修正草案。「社会救助法修法联盟」痛批,现行社会救助体系已让二二○万收入低于贫穷线的民众无法获得补助,而这次草案内容并未废除虚拟收入、缺少无家者专章,根本无法接住贫穷人口,制造社安网大漏洞,卫福部应退回草案,重新撰写。

「社会救助法修法联盟」共同发起人王今𬀩表示,上月廿日曾行文卫福部,针对卫福部草案版本,提出九大质疑,包括,虚拟收入没废除、家户合计没放宽、就业支持没变化、贫穷陷阱没废除、无家者专章与居住支持没下文、新住民家庭未获保障、争议审议条文没着落、过时价值没解严、社会救助没希望。

王今𬀩说,虚拟收入指的是政府审核低收入户时,检查每个月收入,有无薪资证明,或前一年财税资料,若薪资收入等低于基本工资,或没有收入,政府仍会使用虚拟收入来设算,预设每个人都可赚到基本薪资,这种作法成为阻挡贫穷人口取得社会救助资格的巨大门槛。

政大社工所副教授蔡培元表示,施政应基于事实证据,而不能只凭着想像、虚拟,基本工资是为了保障劳动权益,但目前社救法只会让贫穷人口更难取得社会救助资格,极其矛盾。

此外,该草案将游民正名为街友,定义为经常性露宿街头者。芒草心慈善协会秘书长李盈姿表示,「无家」定义不该如此狭隘,如受暴妇女被迫离开家庭、居无定所,也属「无家」、居住弱势,社救法应引进预防性概念,设置无家者专章,提供民众积极协助。

对于民团的严厉批评,卫福部社工司副司长杨雅岚表示,卫福部收到廿六个机关、团体相关意见,但看法分歧,卫福部将持续沟通,并将社救盟诉求也纳入研议。

至于目前社会补助与低收入户及中低收入户资格者关系,涉及层面广泛,政府正估算放宽规定后,可能影响人数及经费,评估其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