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点》美构建印太海洋安全战略 偕盟友以海警应对陆挑战

南沙群岛永暑礁上的大陆海军官兵在防波堤上巡逻。(摘自新华社)

海洋安全挑战,日益成为中美角力的新战场。中国南海研究院副研究员陈相秒称,拜登政府的印太海洋安全战略,在与印太盟友资讯共用下,可有效提升前端海域态势感知综合能力,而且可以保证美军在印太地区维持压倒性优施,打造以海警为主轴的,以便应对中国的对称与不对称双重战术。

陈相秒在大陆观察者网指出,美国的印太海洋安全战略可从三个层面来解读。一是提升前端海域态势感知综合能力;二、说明区域盟友和伙伴提升海域感知能力。第三,利用一些共同议题建立双多边合作。美国印太海洋安全倡议的主要目标是「扩大多边海洋安全合作和提升印太司令部责任区域内外国的海域态势感知能力」。

陈相秒认为,美国推动的「海域态势感知伙伴计划」将至少为美军带来几方面的获益:基于卫星侦察、商业资料和来自伙伴国海洋资讯共用的情报资源;动员盟友和伙伴国的海上非军事力量形成一支实力可匹敌小型正规军但属性模糊的联合力量;以渔业、人道救援等为掩护实现对主要竞争对手中国的遏制。

「针对中国的对称与不对称双重战术。」陈相秒解释,一是对等使用海岸警卫队抵消中国海警等非军事力量在南海、东海等周边海域日渐增长的优势;二是通过帮助域内盟友和伙伴国提升海上非军事力量牵制中国海上力量的向外延伸;三是增加中国在南海和东海的维护主张权益和安全的成本,尤其是借助海域态势感知伙伴计划可以扩大对中国水面和水下舰船的跟踪和监视。

陈相秒说,以海上执法机构主要载体、具有浓烈军事安全意味的海域态势感知体系构建合作,成为美国与诸盟友和伙伴国所能达成的「最大公约数」。与此同时,日本、韩国及澳大利亚的加入,实际上为美国转移海外联合行动和前沿部署,以及扶持印太地区相对落后国家的成本提供机会。

他认为,海警一直被美军视为更加灵活和较低敏感性的力量。美国推出的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计划,聚焦于渔业秩序维护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相较中美海上执法力量近距离间较量的风险要小许多。因而,这个新的计划,一方面可以保持对中国海上影响力向外延伸的有效遏制,另一方面也可降低在做好大规模大国战争准备的现阶段与中国在西太平洋发生擦枪走火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