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陆科技卢树强:脑电人工智能解析方案 来自团队多年积累
近日,首届“脑科学开放日”在中国北京举办,活动由脑陆科技联合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同发起。活动中,除启动针对百位00后的实习生的“脑科学登陆计划”外,脑陆科技还发布了第三代助眠产品:SleepUp睡眠贴。据脑陆研究院卢树强博士介绍,该设备与智慧睡眠场景深度结合,通过高精度的EEG采集技术,融合多模态生物信号,在机器学习算法模型训练后,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睡眠管理方案,进一步提升民众睡眠健康质量,推动睡眠健康领域走向新高度。
脑陆科技第三代助眠产品:SleepUp睡眠贴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当下我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科、睡眠医学中心王春雪主任在首届脑科学开放日上表示:“睡眠障碍是一组以‘睡不着、睡不好、睡不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的睡眠时间越来越不规律,睡眠问题日益加重。他们更希望可以通过便捷、高效的方式摆脱失眠,获得高质量睡眠时间。”
相较于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药物助眠等方式,卢树强表示,无论是从损伤性还是依赖性的角度来说,物理干预都是相对更安全且更理想的解决方案。另外,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手环或者其他生命特征的检测产品,无论是测量脉搏还是血氧,都需通过脑电二次校对,大幅减弱了监测精准率。而脑电监测的准确率不仅可达90%左右,还可精准识别浅睡、中睡、深睡的比例,以此判断具体的失眠问题,并通过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增加深睡比例。
正如脑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MO吴寒峰介绍,SleepUp的产品定位是医疗级睡眠仪的可穿戴化,具备四个优势:首先,重量只有38g,是目前全球已知的脑机接口产品里最轻、最小的一款;第二,SleepUp具备医疗级精准睡眠分期,结合了大量临床医师的标注和人工智能的算法,构筑了达到打造医疗级精确度的睡眠分期的结果;第三,产品具备AI赋能神经调控,优化深睡比例。换言之,人工智能的赋能,让SleepUp实现了“千人千面”式的助眠干预;最后,SleepUp可满足多场景使用。
具体从技术层面来看的话,SleepUp集合了EEG采集技术和多模态生物信号采集技术。其中,EEG(脑电图)采集技术,是一种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电活动,涉及众多技术细节,比如采样率——即每秒传输多少个数据的字节,以及延迟率等。而多模态生物识别则是指包含脑电数据配合体动传感器、心率传感器等一系列的生物体征的检测。另外,SleepUp在睡眠级的数量以及睡眠分级的准确率等AI算法上,也有着明显的突破。
当被问及SleepUp睡眠贴的推出是否意味着脑陆科技将会把研发重心转移至C端时,卢树强则表示:“我们一开始就确定了要把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在脑电数据上面。这两年的时间,从硬件端的信号精度、采集到硬件端嵌入式的算法,之后通过算法把脑电放大,以及各种噪声干扰信号除躁的算法,再到大量的应用,数据采集以及后台人工智能算法的训练,都下了很大的工夫。我们在底层技术方面做了长时间的积累,今天能够推出C端产品以及其他类型的B端产品,都是基于这一套深厚的脑电人工智能解析方案。”正如他所言,在底层技术研发上的大量投入,都是为了能够实现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突破性变革,以此带来全新的交互方式。
事实上,人脑智能化不只是带来全新的交互方式,也有望催生更多应用场景及技术更迭。从现阶段来看,脑机接口在帮助残疾人康复、老年人护理等医疗领域具有显著的优势,在教育、军事、娱乐、智能家居等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据脑陆研究院卢树强博士表示,关于脑机产品的临床应用和规模化落地,目前已有不少团队已做出成果。“基于非侵入式做一些干预,在医学上比较大规模的应用了,5年前可能是都在研发,但是现在已经开始逐步地进入到市场了。”
鉴于脑机接口技术对社会发展所能够带来的强大的推力,该技术已经成为了全球各国科技竞争的战略高地,包括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已经涉足这一领域。在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脑陆科技首席技术专家张钹院士看来,如何让中国在新一代由脑科学带来的技术革命中占领高地,人才是源动力,尤其是具备由0到1创新能力的稀缺人才。而这也正是脑陆科技,这个由90后、00后所组成的后浪先锋营的创立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