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小学有这么美吗?特搜10所不同风格学校
文/Sharelife
由于政府积极推动校园美化的计划,许多校园开始改变,建筑不再只是生硬的大楼,建设也增添加入了色彩的应用,将「设计教育」拓展至国小校园,不只有创新,部分地区则保留原有的特色建筑,让更多人看到原生文化的美丽之处,特搜十所不同风格的小学,打破你对小学的刻板印象。
▲旧日治后期所留下的和风建筑成为小学校园的一部份,受到大批民众的注目。1、花莲│西宝国小
▲「西宝国小」六角形的斜屋顶可以回收雨水和反射阳光。曾被商业周刊认列为百大特色小学之一,「西宝国小」没有围墙,整个太鲁阁都是「西宝」校园,坐落于「太鲁阁国家公园」内,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元的文化背景,「西宝国小」是花莲县唯一实施「学舍制」的国民小学,校内的师生住宿和学习都在一起,共创一个欢乐的大家庭。「落院式」的建筑搭上六角形的斜屋顶,曾被《建筑师杂志》评选为年度最佳建筑奖,斜面屋顶设计是为让雨水可流往回收盆,为了不让孩童受到阳光直晒,也结合反射阳光的设计。来到「西宝国小」,享受无边无际的校园风光。
▲异国风情的弧形建筑风格荣获「最佳环境文化奖」。台东山环水绕,美景令人难以忘怀,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善用自然之美,更积极开拓各种人文特色,使「丰原国小」获得「最佳环境文化奖-文化设施类」的金质奖,受到国家卓越建筑奖的肯定。
「丰原国小」的建筑如海洋一般,清爽又明亮,地中海式的建筑风格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建筑以波浪、圆弧,以及斜面式的墙壁,交错的使用不规则的元素设计,一面面用蓝色点缀的白墙,十足的异国风情,来到台东千万不要错过体验南欧风情的机会。3、台北│米仓国小
▲从「魔法树屋」可以俯瞰美丽的河景。「米仓国小」坐落于八里区观音山,也是凯达格兰族生活的地方,往前可俯瞰「淡水河」、眺望山脉,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兼具了丰富的历史人文与自然生态之处。
「米仓国小」落实了空间活用,将原本校内原有的建筑和校园空地一一美化,更打造出一座「魔法树屋」游戏区,「魔法树屋」的范围非常广阔,园区内有吊桥、咖啡厅、树屋,还有俯瞰「淡水河」美景的瞭望台,来到这世外桃源-「米仓国小」进行一趟难忘的户外教学。4、苗栗│山脚国小
位于苗栗苑里镇的「山脚国小」,创校已九十多年,旧日治后期所留下的日式建筑,经历多次整建,至今只保留了四栋。日治后期宿舍群混合西式,改良而成的和风建筑,双拼的格局,均有玄关、客厅、卧室、厕所等完整的宿舍设备,漫步在这里的红砖地板上,能深深感受到一股朴实的气息,坐在木板凳上倚着微风,仿佛乘着时光机回到了日治的时代。
5、台中│内新国小
▲「内新国小」的校园内充满南洋风情,如童话故事般。坐落在台中市的「内新国小」,在门口设置了一座风车,蓝色线条依附著白墙和校园里的鲸鱼造景,营造出清新的海洋风格,操场上铺有彩虹般的七彩跑道,缤纷的「彩虹跑道」使校园更为活泼生动,让童年就像是童话般梦幻,奔跑在「彩虹跑道」上仿佛真的踏上云端,漫步在彩虹上。6、彰化│村东国小
▲Instagram:yuling5167
位于大村乡的「村东国小」,虽然校园规模很小,为一个年级仅有两个班的迷你小学,但是为了提升校园的阅读风气,校方在园区融入彩绘风格,产生了童话风的「村东社区的阅读中心」。弧形的建筑,宛如一本被翻开的故事书,外墙上绘有童话般的梦想森林,在墙上崁入无数个小窗,增添一股神秘感,引人细细的阅读。7、员林│静修国小
▲员林「静修国小」设立铁道文化园区,将老旧铁路重建成新景点。铁路高架化以后,旧铁道文化逐渐消失,「静修国小」位于员林火车站旁,利用校内的闲置空间,搜集许多铁道文物,设置铁道文化园区,并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培训「铁路亲善大使」,让小朋友化身铁道小博士,为观光客提供导览的服务。「静修国小」将站牌、里程碑、铁道灯,甚至还有一座能够正常使用得遮断机和紧急铃,完整的保留复古的铁道文化,来到静修国小拼凑出脑海里列车的模样。8、南投│内湖国小
「内湖国小」在九二一地震后重建,以发展生态教育为目标的森林生态小学,全部采用温暖的原木取代水泥作为建材,尽量减少对基地原有生态的破坏,并配合当地景观特色进行设计。保留了山区的原始之美,被包围在蓊郁竹木之间,冬末春初时,初绽的樱花温柔的点缀了这座遭地震破坏的校园,「内湖国小」也是全国第一间绿建筑指标的生态小学,环保意识与自然环境共生共存,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与世无争的清幽。9、台南│六甲国小
▲Instagram:p13157
如画家的画布一般的「六甲国小」,彩绘上缤纷的色块,六甲区的农业非常依赖乌山头水库,因此校舍的墙面便设计成乌山头水库的意象图,设计理念与在地做了完美的结合。校舍表现出乌山头水库,校地取用于嘉南平原,将饮水思源的观念带进小学教育,使这样美丽的建筑有了更深的意义。10、高雄│那玛夏民权国小
▲「那玛夏民权国小」驻有以木材搭建而成的「高脚屋」图书馆。2009年,莫拉克风灾重创高雄市那玛夏区,民权国小遭土石掩埋,目前已走出灾难,让绿建筑新校舍重新坐落在那玛夏区玛雅村的民权平台上,利用高山日照强,架设太阳能光电系统,大量的绿能设计结合独特的原住民文化,成为台湾最著名的低碳校园之一。「那玛夏民权国小」有许多校舍都采用原住民常见的「高脚屋」,一进到建筑里,清新的木头香味扑鼻而来,二楼还以竹子做为围栏装饰,既是低碳建材,也是卡那卡那富族引以为傲的文化意象代表。建筑是艺术的开端,在一个追求美学的时代,连小学教育也含括在内,在「国家卓越奖」、《建筑师杂志》等建筑大赏中亮眼的表现,创造出小学美丽的风景,未来回忆起小学的生活更加多采多姿。
资料来源:花莲观光资讯网、台东县观光旅游网、南投观光旅游网、高雄旅游网、Fenny、阿轰。
本文获得 「Sharelife分享生活」授权刊登,原文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