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歧視│台中「不老夢想125號」打破刻板印象!店裡最年輕員工56歲

「不老梦想125号」是一间银发族工作的餐厅,是弘道基金会在二○一六年为推动中高龄就业而设立的实验场域。 图/弘道基金会提供

碧如姐的孩子跟她说:「妳这么多岁了去做服务生?有办法吗?」宝秀姐曾去小吃店应征,和老板相谈甚欢,已在讨论到班时间了,老板听到她的年纪,说了「妳把履历放着」,就再也没联络。

碧如姐和宝秀姐后来都到了台中市区的「不老梦想125号」工作,这里是弘道基金会在二○一六年为推动中高龄就业而设立的实验场域,内场厨师、外场服务员到送餐者,目前由十四位平均六十四岁的员工负责,聘雇最年轻的员工是五十六岁。

弘道这几年透过职务再设计、调整工时、适合的职训,让中高龄生力军成为「不老梦想125号」亮点。弘道基金会执行长李若绮认为,只要社会仍充斥「老了就怎么样、老了不能做什么、老了只能怎么样」的偏见,友善中高龄的职场就不易做到,她认为,要让中高龄以上的就业环境更友善,首先要强化年龄歧视的教育。

而政府端,也可以积极地建立不同产业的友善中高龄就业模组。

李若绮说,劳动部每两年举办友善中高龄就业的企业表扬,她是活动评审,初期被表扬企业的做法的确可鼓舞其他企业。但她观察,近几年被表扬的产业大同小异,做法也愈来愈像,如果要鼓励更多企业投入,应分不同产业产出不同模组,让有意愿欢迎中高龄员工却不知如何开始的企业,可依产业别,从模组去找方法使用。最后她建议,可以调整政策及优化现有资源,鼓励每个工作者提早思考第二职涯。

目前中高龄就业专法有一条是补助雇主,在他们的劳工满六十四岁时准备、调适及再就业时给予相关协助,使用率极低。李若绮建议将这个补助的年龄往下降,毕竟六十四岁才做退休准备实在太晚了;并且应该允许劳工自主申请,做自己的职涯规画,让想要再就业的中高龄在思考第二职涯时是有资源的。

│更多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