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奋进力量 谱写壮丽篇章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6月8日―7月6日,本报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特刊26期,“丰收中国 最美画卷”“自主创新 奋勇前行”“始终做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英雄军队”“为推进伟大事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一组组详实数据,一个个奋斗故事,一幅幅生动画面,聚焦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全面展现百年大党的梦想与追求、情怀与担当,突出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货物进出口总额31361亿元,同比增长26.9%……国民经济保持稳定恢复,发展预期向好,内生动力加强。“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
回首来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以贯之的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今天,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压舱石越来越稳。我们以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粮食产量实现“十七连丰”,连续6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赢得了主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
制造强国建设阔步前行。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迈出新步伐。
社会事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党中央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医疗服务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全民身体素质、健康素养持续增强。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5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一张张“健康网”牢牢地守护亿万百姓安康。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经过多年不懈努力,2020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85.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1.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4.4%。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遍布城乡,一阵阵琅琅读书声回荡……教育公平之光普照城市山乡。
文化事业繁荣兴盛。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文化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成效突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水平不断升级。2020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03个,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达98514亿元。
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全国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逐步提升到目前的23.04%。地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我国正走在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大道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打赢脱贫攻坚战,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经过8年攻坚,脱贫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6079元增至2020年的12588元,年均增长11.6%。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一项项惠民政策,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殷实。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增加一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缩小至2.56。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落实,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2013年至2019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连续7年超过1300万人。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社会保障建设全面发力,参保范围扩大,待遇稳步提高,服务日趋便捷,2020年全国养老保险覆盖9.98亿人,近2.9亿人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截至2020年,全国刑事案件立案总量已连续5年下降,八类主要刑事案件数和查处治安案件数连续6年下降;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全国群众安全感逐年上升,2020年达到98.4%。平安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安定有序的环境。
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党领导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推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提供了重要保障。
法治政府建设步履坚实。“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各类行政审批大幅压缩,中央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压减90%,非行政许可审批退出历史舞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实施。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司法能力和公信力,制约司法能力、影响司法公正的深层次、体制性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近年来,我们党陆续制定或修订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等党内法规,保证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党员人数持续增加,战斗力不断提升。截至今年6月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514.8万名,现有基层党组织486.4万个。同时,进一步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全国99%以上的城市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设立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基本实现应建尽建。
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责定位,深挖细查顶风违纪问题,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个个节点坚守,一个个问题解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62.6万件。同时,截至今年6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已连续93个月公布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月报数据。
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巩固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严肃查处一批高级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打虎”“拍蝇”“猎狐”三管齐下,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综合效益不断凸显。
同18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11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同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向国际社会供应超过4.8亿剂新冠疫苗……中国同各方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力行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注入强大正能量。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开创新局面,党的外交外事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维护世界和平见证中国行动。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多次被写进联合国文件。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维和出兵国,参加近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
推动全球发展见证中国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左右。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各方共建“一带一路”,让发展成果惠及沿线更多国家和人民。中国持续扩大开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同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9个自贸协定,服贸会、进博会、广交会、消博会等搭建起立体式国际合作平台。
加强全球治理见证中国担当。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定维护并践行多边主义。从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北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到深入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改革,再到推动创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合作机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关键推动力量。
回望百年路,初心坚若磐石。奋进新征程,凝聚磅礴伟力。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接续奋斗,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图片说明:
图①:6月22日,河北永清县,收割机在麦田中作业。
张玉宇摄(人民视觉)
图②: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图③:陕西西安,宝兰高铁开通后的动车组列车。
王曙天摄(影像中国)
图④: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新华社记者 琚振华摄
图⑤: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摄
图⑥:港珠澳大桥。
新华社记者 梁 旭摄
本报记者:朱 隽 王 浩 孟祥夫 胡泽曦
版式设计:沈亦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