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友合作不還價、移工同工同酬 馬修嚴選憨膽推共好

宜兰头城的三月天,太阳已开始发威。由小学老师改务农的陈文正一头汗,热情迎接采购者「马修严选」优格的执行长王世煌,直入更热的温室,就为看今夏可能采购的哈蜜瓜。

「他种的瓜,『哈」味很浓。搭优格是季节限定。熟客老早就预订啦。」王世煌笑说。

网室内离地种植的哈密瓜,像士兵列队、井然有序。「明天蜜蜂就要进来授粉了。」陈文正说,那是宜兰大学养的蜂,「要给蜜蜂做工四天」。开花之后,「一株只会让它背一果,一整株大概是就是26片叶子,只结一颗果实,就会又大又甜。」

陈文正像是指挥瓜株生长结实的将军,军令严明,连叶子数目都算得精准。他的瓜是不给人预定的,因为是做「ND(无农药残留)」,一切看天意,「到底能够采多少瓜,我不知道。」

他说,跟马修的合作模式很棒的就是:「不签约,我就没有压力; 我没压力,就不会给植物压力——它该怎么生长、就怎么生长。」

.老派互信之必要 追求农友、企业、消费者「三赢」

陈文正是宜兰青农组织「青出于兰」成员,与王世煌的合作从来没有白纸黑字。就因为陈文正坚持,没有压力的瓜, 「就是会健康的瓜,吃的人也健康。这样子就好了。」

与全台数十位青农合作,大半都是这种老派的互信模式;扶植青农留农、使用本土食材是马修严选实践ESG的路径之一:「严选友善土地的美味,实践永续的美好生活」。

王世煌说,十四年前创业的时候,还没听说过「ESG」这词,他心里想的就是「三赢」或「共好」,就是在公平交易的精神之下,与农友用「不还价」的策略合作,让他们有稳定的收益;有时老农不做的地,他也鼓励青农接手。

对消费者来说,马修严选门市里,墙上照片呈现食材的产地,可以看见农园的样子、农夫的长相,「清楚食材的来源是可以信赖的,品质是可以安心的」;更能试吃各种优格配不同果酱、听菌种及果香的说明。「我们就是扮演串连上下游的桥梁」,对消费者、生产者、贩卖者都好,这就是三赢。

王世煌一辈子就做一件事:优格。

早年在统一,就是做优格、优酪乳,「曾经手上预算是两亿、营业额廿几亿元。」但他选择踏出舒适圈,因为他看见不同的未来。

创业还是做熟悉的优格,但不跟老东家抢市场,他择定高价位市场,别人廿几块一罐,马修要卖四十五元,大瓶装甚至三百多元。但消费者竟然埋单——他一直相信,高品质的优格是有市场的。

「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那你一定是看趋势往哪边去,就要往那边去。」那时台湾正经历食安风波,他判断未来追求健康、食安、永续议题一定会愈来愈重要;「我不应该只有想到消费者或是供应商,我周边的同仁、我的伙伴、股东,都要照顾到,或是对这个环境跟社会,所以我就把它串起来。」

.从回填、回收到再生玻璃 成「包材减量」先驱

「马修严选」已是精品优格的代表,王世煌说,这种原始的「三赢」或「共好」精神是创业之初就注入企业精神之中。

现在大企业讲究包材减量,十四年前马修创业之初,王世煌就到大创买了一堆保鲜盒,装优格卖,要顾客「拿回空盒、回填优格」就给优惠。目的是让包材不只一次性使用。后来,法令改变,为了食安,食品是不能refill的。

「就是憨胆啊。」王世煌说,发迹在台南,当初只有一家门市,有位奇美医院医师跑来跟他说,马修这样做让容器减量很赞,「哇,你很勇敢耶!」

王世煌笑说:回想起来,当初真该害怕,食安风险真的很大;「 但是更有趣的是:欸,消费者也愿意支持。」

不能回填,那就回收吧。门市常堆满顾客拿回的空罐。优格及果酱包装都单色印刷,减少油墨污染,也减少黏贴。白与深绿的对比设计,代表马修严选在食安之外,对环境生态的重视。

为了鼓励消费者回收空瓶,就设计各种积点诱因,先是送保冰袋或是换购产品;意外收获是:也提高了消费者的回购率。

王世煌说,每批优格都要有一定的「留量」,作为检验与品管;最初留量就送给员工吃,但当销量变大,留量多到再也吃不完。王世煌就把优格再制成肥皂,「就是马赛皂」,送给VIP顾客。

遇到问题,就靠创意解决。

如今塑胶的优格瓶都由专业塑胶回收厂处理,先打碎再制成非食品用的容器。装各式时令果酱的玻璃,就与专业回收的「春池玻璃」合作,制成再生玻璃。

马修严选在2010创立,花了六年才打入大卖场、七年才损益打平,王世煌说,总算对股东、员工有了交代。

王世煌与全台数十位青农合作,大多是采互信模式,不签约、无压力,使用值得信赖的本土食材。记者蔡宗儒/摄影

.落实DEI 本劳、移工同工同酬

员工人数不断增长,疫情后大缺工,马修也进用了近十名的越南移工。令他们同乡欣羡的是,马修的移工都是和本劳同工同酬,不只是基本工资而已。

劳阵秘书长孙友联说,移工原就是本劳不足时的「补充人力」,既然和本劳承担同样工作,就应该工同酬;但大部分企业都拿移工当成「廉价劳工」,给基本工资就打发了。

王世煌说,移工来到马修严选当然就是一视同仁,「每一个个体都应该有他该有的权益跟权利」。行销企划部协理信燕兴说,员工旅游不会分成台湾人、外国人,「还有本地员工和越南员工成了好姐妹,要求住同一间」。有次尾牙,摸走最大奖的就是来自越南的年轻移工,全公司为他开心、尖叫。

中秋节举办员工歌唱比赛,王世煌说,还慎重邀请评审,包括金曲歌王谢明佑,结果第一名的歌王仍然是那位「十万」移工。他可不是唱国语或越语歌,而是粤语、曾经超红的港剧「上海滩」:「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他还有造型喔,非常可爱。」王世煌记得。

这正是近日正夯的「DEI(Diversity, Equality and Inclusion,多元、平等、融合)」精神的展现。但在马修严选,并不是为了迎合学院潮流才做的,而是「以人为本」出发,一切就走对了路。

.开放资深员工加盟 吸引人才也开启「善循环」

马修严选近两百位员工平均年龄约30岁,「我是把那个平均值拉高的那个」,王世煌说。三年前开始「员工内部加盟」计划,并未向外开放加盟的马修严选希望透过加盟,让资深同仁在门市端可以多一点收益。王世煌认为,公司待了七、八年,甚至十年以上的同仁,充分认同马修严选的理念,他能放心放手。

他的理念是:透过内部加盟,给员工更好的机会,长期产生正向效益,增加营收,「对股东应该会有一些更好的交代」,他形容这是「企业的善循环」。

「其实我也很开心啦,很多同仁是因为认同我们的理念而来的。」王世煌说,年轻人觉得在马修工作是对社会有意义的。

「人生就是几十年而已,你在职场二、三十年,如果你觉得每天的工作是有使命的、对社会有意义,自己又有稳定收入,这对大家、对企业都是一件很正面的事情。」他说。

王世煌举例,近年马修印了日历送给消费者,就有员工反对,对他说:「老板,我们为什么要做日历?这要砍树,跟我们的理念不合啊。」王世煌被呛反倒开心:这表示员工认同公司是个环境友善的企业。

那怎么回答呢?「我跟他讲,想把品牌精神透过日历的文案,让消费者每天在案头看见,可以记得我们这个品牌。」王世煌说,当然对年轻人来说,「日历没必要,手机一看就知道日期啦」,但员工愿意对老板说真心话,「我觉得很棒啊,表示你们是很平等的,不是看到老板就要立正站好」。

.挂心老农传承、气候变迁 「扶植小农」成副业

扶植小农几乎是王世煌的「副业」,带员工去产地,也带客户去;也帮忙没有小辈接班的老农,找到年轻人接手,让土地不会荒废。他像是不务正业的老板,其实是「无事不入心」。

他解释,带员工到产地旅行,「一定要选不是农忙的时候」,不然是帮倒忙。员工踏在果园里、摘过水果、擡过沉重果箱,就会理解务农的辛苦、呵护果实的步步艰辛;员工在门市为消费者解说起果酱,就不会是假假的话术,而是真心的感动。感动自己的,才能感动消费者。

他还有满脑子计划,如何串连更多青农,解决老农离农的传承问题,还有愈来愈严重的气候变迁对农业的影响。

他回想,14年前公司刚成立, 气候很稳定,农友很容易预估每年的收成量;可是近年,尤其这3、5年,气候变迁的影响非常明显,很多农友遇到果树不开花、花期紊乱、开花期或收成期遇上暴雨等问题,收成量就剩下三分之二、甚至三分之一不到。他担忧农人的收益,想办法要如何和众多田间友人「共好」。

做生意并不把利字摆第一,股东没意见吗?

在收益还没打平的前几年,王世煌说,就要「让股东看到业绩是一直往上成长的」,表示马修严选是走在对的路上,获利是早晚的事。他要股东相信他。

但他也说,股东都是理念相同的人,这点很重要,要看见利润之外更大的价值:「共好」——时髦一点的说法就是ESG。借用青农陈文正的说法:你不要给我压力,我就不会给产品压力,业绩和品牌才会长得更好。

马修严选执行长王世煌(左)与宜兰青农陈文正(右)合作,种植无农药残留的哈密瓜,为接下来季节限定口味的优格做准备。记者蔡宗儒/摄影

马修严选强调共好、三赢,除了给消费者高品质,也保障了供应商,更对员工、股东有了交代。图片来源/马修严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