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论坛 庆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成立

本站教育讯:

为庆祝北京中心成立而举行的系列活动9月14日正式启动。活动以“合作”为主题,而当天下午举行的诺贝尔奖得主论坛拉开了此次系列活动的序幕。参加该论坛的嘉宾包括:芝加哥大学教授Gary S. Becker(他于1953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55年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芝加哥大学教授James Cronin(他于1953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55年获得博士学位,1980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芝加哥大学教授James Heckman(2000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芝加哥大学教授Roger Myerson(2007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芝加哥大学于今年四月宣布成立北京中心,以支持中国和芝加哥学者学生之间开展学科合作。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锦穆尔先生(Robert J. Zimmer)在四月份宣布成立该中心时指出,“北京中心的成立表明芝加哥大学长期致力于与中国建立合作关系,并希望通过这种合作关系促进双方研究教学水平的进步,加强双方思想的交流检验让学者、学生和社会都能从中受益的各种见解。”该中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该区名校和研究机构云集。中心面积达23,000平方英尺(2100平米),设有会议室教室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办公室以及供交流和小组研讨用的场地等。

锦穆尔校长表示:“北京中心将成为芝加哥大学在华开展学术研究的一个学术平台和永久性基地。中国和芝加哥大学已经开展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重要研究合作,该中心将进一步发扬这种传统。”

中心将主要从三大方面促进学术研究:商学、经济学和政策;科学医学公共卫生;以及文化、社会和艺术。它还将为芝加哥大学本科生提供“亚洲文明课程中文培训课程。它将涵盖芝加哥大学(包括专业学院)的所有研究领域。仅在成立的当年,北京中心就将主办十多场学术会议,涉及主题包括全球健康、家庭和劳动经济学、高能物理水墨画中国戏曲等。

北京中心首任主任、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和中国政治经济专家杨大利先生表示:“中国正在经历令人瞩目的巨大变革,这使得当前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美中学者建立卓有成效合作关系的时机。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的成立将使我们能够超越迄今为止已经取得的成绩,开展更加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北京中心将推动业已开展的大量研究合作工作向前发展。据建议成立北京中心的教授委员会统计,芝加哥大学学者和中国学者之间正在开展的合作研究有数十项,其中包括Janet Rowley医生与中国主要医院开展的白血病研究,及Paul Sereno教授与中国古生物学家合作开展的恐龙化石研究等。

目前,芝加哥大学的本科生有机会在北京师从芝大教师,学习语言和亚洲文明课程。芝大共有十五个“海外文明项目”,北京的项目是其中之一。中国的研究生可以在该地区开展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实地考察和研究。

9月15日上午将举行大学校长论坛,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以及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都将出席此次活动,论坛将由锦穆尔校长主持。论坛结束后,将举行三个研讨会,其中Becker教授,Heckman教授和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并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先生将参加以“中国经济发展和法治”为主题的研讨会。另两个研讨会的主题则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及“科学无国界:芝加哥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