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樓梯吃力?用老公寓換住電梯大樓!北市「青銀換居」65歲以上適用
高龄者随着身体机能退化、膝关节磨损,上下楼梯非常吃力,对此台北市推出「青银换居」计划,简单来说,鼓励长辈换居到台北市设有电梯的社会住宅,同时释出手中无电梯的旧公寓经由包租代管方式,出租给需要的年轻人承租。 示意图/Canva
用公寓换住电梯!全台十万户长者住在没电梯老宅中,因为膝盖不好、减少出门机率,老公寓宛如成「囚笼」。台北市府推出「青银换居」方案鼓励65岁以上的高龄者释出无电梯公寓,换居到有电梯的社会住宅居住;旧公寓则以包租代管方式承租给年轻人,以换屋方式轻松入住电梯社会住宅,符合规定者最长可承租12年。有哪些电梯大楼可选?如何申请?月租金多少?本篇一次看。
什么是「青银换居」 ? 公寓换电梯好机会!
「老人困老屋」是当前的高龄的居住现状!内政部不动产资讯平台最新资料显示,台北市仅有老年人口居住的住宅约有10万户住宅,其中独居者就逾8万户,显示独居老人问题严峻。台北市111年老年人口占比正式突破20%大关,成为六都中率先迈入进入超高龄社会的都市,显示台北市正面临「老人困老屋」的困境。
高龄者随着身体机能退化、膝关节磨损,很多长者上下楼梯非常吃力,有些住在公寓4、5楼的长辈,下楼一趟就可能折腾1、2个小时,将出门视为畏途,更是生活中最大的难题。对此,台北市推出「青银换居」计划,简单来说,鼓励长辈换居到台北市设有电梯的社会住宅,同时释出手中无电梯的旧公寓经由包租代管方式,出租给需要的年轻人承租。
北市青银换居计划,以屋换屋协助长辈入住电梯大楼。 图/台北市都发局
青银换居条件:
1.年满65岁长者与其照顾者(配偶或户籍内直系亲属)。
2.在台北市持有合法不动产,不超过2户,且需符合以下条件。
3.申请日期:即日起至113年12月31日
4.租期规定:每期租期最长3年,期满若仍符合规定可申请续租,最长不超过12年。
5.申请方式:可网路申请,或电洽北市都发局 (02)2777-2186分机1。
青银换居可选择的社会住宅
目前可换居社宅分别为北市内湖行善社宅2户、内湖旧宗社宅2户、南港东明社宅1户、松山健康社宅2户、文山兴隆D2区社宅2户、文山和兴社宅3户,总共6处、共计12户。房型则有一防到三房可选,月租金落在9,400元~30,200元。
内湖行善社会住宅
内湖行善社会住宅。 图/台北市政府安心乐租网
地址:台北市内湖区行善路266及268号
附属设施:老人长照中心、老人活动据点、幼儿园等。
可申请户数:24坪共2户。
房型坪数定价租金(元)
资料来源:台北市都发局
内湖区旧宗社会住宅
内湖旧宗社会住宅。 图/台北市政府安心乐租网
地址:台北市内湖区旧宗路一段185号
附属设施:幼儿园、环保局等。
可申请户数:21、31坪各一,共2户。
房型坪数定价租金(元)
资料来源:台北市都发局
南港区东明社会住宅
南港东明社会住宅。 图/台北市政府安心乐租网
地址:台北市南港区南港路二段60巷16、17及19号
附属设施:区公所、区民活动中心、托婴中心、长照机构、身心障碍机构、就业服务处等。
可申请户数:13坪共1户。
房型坪数定价租金(元)
资料来源:台北市都发局
松山区健康社会住宅
松山健康社会住宅。 图/台北市政府安心乐租网
地址:台北市松山区健康路285、323号
附属设施:托婴中心、老人服务中心暨日间照顾中心等。
可申请户数:13坪、28坪各一,共2户。
房型坪数定价租金(元)
资料来源:台北市都发局
文山区兴隆D2区社会住宅
文山区兴隆D2社会住宅。 图/台北市政府安心乐租网
地址:台北市文山区木栅路2段138巷33号及兴隆路4段105巷47号
附属设施:台北市康复之友协会、身障者文山工坊、伊甸社会基金会等。
可申请户数:36坪共2户。
房型坪数定价租金(元)
资料来源:台北市都发局
文山区和兴水岸社会住宅
和兴水岸社会住宅。 图/台北市政府安心乐租网
地址:台北市文山区和兴路88号
附属设施:住宿长照机构、社区教室、中庭公共广场等。
可申请户数:17坪、25坪、33坪各一,共3户。
房型坪数定价租金(元)
资料来源:台北市都发局
北市「青银换居」不热络?转换心态很重要!
房产专家何世昌认为,大部分银发族都住习惯自己的房子里面,再加上生活多年熟悉周边生活机能与邻里,较难接受突然换区域,甚至是改住到新的社会住宅,一来环境陌生、二来没有熟悉邻里,等同于要重新来过,少了情感羁绊与互动,令长辈抗拒。纵使真的换到有电梯的住处,少了踏出家门与人交际的机会,等于步入另个「牢笼」。
北市可换居社宅都偏离捷运站,是否造成入住率低的原因之一?他认为,高龄长者和年轻的就业族群不同,没有非得住在捷运枢纽旁,举例来说,目前多数养生村地段偏远、交通不便,不过反而受长辈青睐,除了因为生活环境良好、还提供照护服务外,更重要的是有举办团康活动、教学课程,让长辈有事可做、不断学习,而且住户间透过课程相互认识,保有低度交流,降低换了新环境的不适应感,也不会被困在另外一个牢笼的感觉。
│更多精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