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偉傳承美味 緊繫父子情

你们家用什么方式过年?资深媒体人裴伟说:「好好吃饭。」

裴伟的儿时记忆里,父亲很重视节庆,每个节日都有应景食物,尤其是过年,爸爸会在一个月前布局—肉先抹料风干、带米请手艺好的社区老阿嬷蒸年糕……,每年春节前,裴伟就会想起:要张罗年菜了、要蒸年糕了,自然而然气氛来了,年也来了。

餐桌维系了家庭,食物创造了属于家的仪式。后来裴伟成为父亲,过年的方式就是「全家团聚好好吃饭」,「我们家过年不会出国玩,一定在家里。」新年之外的寻常日子,全家人周末也有默契地一起吃饭—每到周末,裴伟会亲自下厨,外宿的两个儿子会回家,吃爸爸的料理。

对裴伟来说,做菜是技艺,也是记忆。图/精镜传媒提供

媒体人出书 满足一家人口味

裴伟是媒体界名人,过去他以《壹周刊》前社长、《镜周刊》创办人身分被认识,去年他出版了《裴社长厨房手记》一书,大家开始注意裴伟不只是个强悍媒体的负责人,还可能是个愿意为家人烹煮、有耐心把繁复的菜做出来的父亲,「工作以外」的他因此被认识。

「很多人都是这样的,白天做着各自的工作,回到家想好好做一道菜跟家人分享,满足也在于家人喜欢你做的菜。这和职场上的满足不同。」裴伟一开始是为太太做月子餐、为儿子磨婴儿泥,后来爸爸的烩海参、哥哥的卤牛腱、岳母的干煸秋蟹、妈妈爱吃的鸡粒乌鱼子蛋炒饭、为爱妻料理的什锦菜、儿子点的石锅拌饭和春卷,都是裴家餐桌菜。

周周教做菜 心诀撇步全都有

裴伟教儿子香煎鲈鳗时,想起了儿时和爸爸一起抓鳗鱼的往事。图/精镜传媒提供

这些家常菜会成为食谱书,起于两年前,两个儿子可能要出国念书,裴伟问:「国外餐厅很贵,买食材自己做比较便宜,要不要跟爸爸学做菜?」于是开始每周六下午的「烹饪课」。

单纯想要传给孩子「吃的技艺」,意外唤起了他生命里「吃的记忆」。例如教「香煎鲈鳗」那次,裴伟聊起父亲带年幼的他去抓鲈鳗,父子在天未亮时拿手电筒照溪里的鲈鳗洞穴,用鱼叉叉起遇到强光便停住不动的鲈鳗。他想起在基隆暖暖生活的日子,那时的暖暖是青石街道,很美,又说起,「你们妈妈是那边的老师」分享了年轻时追求太太的故事。

菜里皆故事 儿时滋味渐交棒

「为人父母总是很少聊自己的事,这时就会很自然地分享这些故事。」每周的烹饪课创造了过去没有过的父子时光,儿子也因此认识未曾谋面的祖父以及那个还是孩子的父亲。

后来儿子没出国念书,但父子烹饪课却还持续,至今已做超过150道菜,每道菜都在创造新的父子时光、创造关于味道的记忆。

尝尽百味 才懂人间有味是清欢

裴伟懂吃爱吃,从小跟着爸爸吃,初入媒体当记者跑休闲产业路线,到各饭店试菜还胖了25公斤,如今,他成为写食谱也用飨宴记录故事的人。

从年幼至今,裴伟对食物的热情没有改变,但是对「味道」的体会却不同了。

年轻的裴伟追求新奇事物,喜欢尝试各种味道,例如他的原生家庭是不吃辣的山东人,但他有段时间会刻意吃很多辣的食物,在味觉上猎艳,追求极致。

「但年纪大了后,我喜欢返璞归真,爱吃每种食物应有的、原本的味道。」裴伟想起年轻时当记者,许多仕绅宴客并不追求高级食材,但求每道食物如何发挥最好的味道。他接着举例分享猪肉的每个部位要如何料理才会释放最好的味道,说起新的粤菜餐厅「胧粤」的「粥水芥菜百合」如何让米粥、芥菜与百合的味道恰到好处,还有台菜名店「明福」的「鲍鱼糯米鸡」的汤汁,因糯米菁华释放而稠滑圆润……。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裴伟念了苏东坡的词来说明他的人生状态—寻常的饮茶、时令的野菜,都是简单且易得的寻常食材,但也似乎到了人生某个阶段,才会理解这清淡的欢愉原来是人间最美味。

阅读、种花、下厨… 退休蓝图 就是现在日常

退休生活是什么模样?「会和现在很像。」裴伟没有迟疑:「我是个不把工作带回家,和家人不谈工作,在家也不想工作的人。」在家,他阅读、听音乐,每天种花、每周下厨为家人料理。

裴伟年轻时看达尔文传记,有个段落影响他至今。达尔文喜欢拉小提琴,天分也好,年轻时曾想当小提琴家,后来他选择投入科学,把喜爱的小提琴暂时放下。达尔文在年老接受访问时提到,自己曾经是个喜爱拉小提琴的人,但当人生走到最后里程,功成名就时重拾小提琴,「我已经忘记怎么拉了。」

「我很年轻时读他的传记就提醒自己」裴伟说起达尔文的遗憾停了一秒,加重语气:「永、远,不要把你曾经拿起的东西放下来。」对裴伟来说,人生是繁花满路的旅途,虽然每个人总是有某些成就要追求、某个目的地要前去,但在往目的地前进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路途上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