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绍宇影评/《滚滚红尘》:母亲与我同在21岁看这部电影

文/彭绍宇

去年底,《滚滚红尘》预告公布的时候,我特地放给我妈妈看,因为从小就知道林青霞是她的最大偶像,「我当时有进电影院看啊,竟然已经三十年了。」她这样说。

▲《滚滚红尘》剧照。(图/甲上提供,以下皆同)

后来算一算,我今年21岁,三十年前电影上映时踏入戏院的她,恰也是年轻的21岁。因此今年重映,光看到滚滚红尘四字打上就感到不思议,而沉潜乐音从大银幕传出,我知道要来了,接着陈淑桦唱着「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事的我⋯⋯」,仿佛置身时空机器,我想起当年她也是与我相似的人生历练心境,如我坐在观众席中,魔幻非常。

而《滚滚红尘》的美感,来自二位女主演个人魅力,林青霞的颦笑与张曼玉的灵动,在中国三十、四十年代的流离,这些嘻笑与美好青春都显得摇摇欲坠。

除了主演,你很难不注意到三毛面貌,她体现在电影中每句台词,敏感、浪漫、固执、天真。也会想起当年人们对她的批判,说三毛美化胡兰成,美化了汉奸,美化了满州政府,抑或沈韶华究竟是张爱玲或三毛,就我而言,她离三毛更近一些,但尽管如何,都不那么重要了。

三毛对此片的重视是无庸置疑的,她奉献自己很重要的一部分于这出剧本,因此1990那年底,金马夜角逐编剧失利,和电影上映以来引起的争议,仿佛像沈韶华最终仍沾染政治泥淖典礼结束三周后的自缢,可能也与此不无关联

这部电影是林青霞的从影转捩点,此前她主要演琼瑶戏为多,而《滚滚红尘》确实未完全脱离文艺片影子,电影中夹杂琼瑶式恋人絮语,如今看来有些不合时宜,好多次令大家发噱,不知当时观众是否看得如痴如醉。对于大时代存在的描述,电影把能量蓄积到最后登船分离戏,才使人从爱情大梦苏醒,再怎样对爱盼望,依旧抵御不住乱世。

它没有我想像中那么史诗,却也把儿女私情诉说极致,我不认为沈韶华和月凤是那样完全依赖男性,相反地,能在她们身上看见初萌芽的女性自觉,在国族范畴宏观之下,私欲容易显得自私幼稚,但这种动荡下的处世学,本应难以站在后来平和的立场大书特书。反倒让人看见爱情的原型,只有战乱才会明白走过滚滚红尘的不易,电影最后经典那句「唯一的安慰,就是整个民族陪她一起受难。」,真的好浪漫呐,并非指一个年代的陪葬,而是因为对这段未果恋情的舍不得,只好找个理由减轻惋惜,心里也不会那么难平了吧。

我最忘不了的,还是那段阳台共舞,整个民族血泪、国仇家恨,在那一刻都收尽在林青霞和秦汉缠绵的红披肩内,似乎爱情也会停留在那个顿点,不会变质,不再老去。

我想起我曾问过妈妈当年看完的想法,她说,林青霞成为她心目中最美丽女人,我现在也完全明白了。

●彭绍宇:政大外交系学生,现为自由影评人,认为电影传达生活的本质,也是生命的延续,因为从电影得到许多,也希望介绍好电影给更多人。在各大媒体都曾发表文章,目前于ETtoday韩娱版开设专栏「彭绍宇看韩国」。看更多请至部落格【彭绍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