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绍宇影评/《没有你的生日》:世越号那些被留下的人们

文/彭绍宇

过去曾书写关于世越号的文章,也读过《谎言韩国世越号沉船事件潜水员的告白》这本书,很荒谬地,愈了解整起事件,其实反倒愈不解,这场人祸已过去五年,船体在2017年被打捞上岸,时任总统朴槿惠也锒铛入狱,但真相至今仍然疑点重重。那些罹难的孩子们,或许不该称他们「孩子们」,因为他们和我一样大,这也是为什么世越号给予我的感受很不一般,每每看见他们的故事,就如同我同学的故事,我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用理性超脱的立场,审视所有谈论这个事件的作品,正因共鸣太深,尽管与我看似无干,我能切身感受所有痛与思念

▲《没有你的生日》。(图/车库提供,以下皆同)

韩国社会很需要这样一部关于世越号的剧情片,如同1980年光州事件之于《华丽的假期》、《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如同1948年济州四三屠杀事件之于《芝瑟》;如同1987年民主化运动之于《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韩国影视常常是推动转型正义的重要动力,或许对于现行状况影响效果不一,但韩国人民本身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和认知,确实因这些作品而获得助益,甚至推行至韩国以外的国际圈。

试想,你或许很难要求外国人知道二二八事件,但却有很多外国人因为看过电影后,想亲自造访光州,这是文化的力度,它能减缓人们遗忘的速度。这正是为什么我认为,韩国社会很需要一部关于世越号电影的原因,或许有人认为时程过早,五年的时间尚不足以沉淀消化,其实直到今年三月,首尔光化门前的罹难者家属帐篷全数搬迁,我不否认,这部电影的确没有那么完善,情感浓厚取胜,弱化「要求改革」的力道

相较看完同类韩国历史改编电影后的义愤填膺,观毕《没有你的生日》则是陷入连绵哀愁,前半段镜头也稍嫌零碎,导致情绪断裂,观众须愿意且有耐心进入这个忧郁家庭生活,才得以同理。但这是此片聪明之处,相较剧情片,它更像是部纪录片,几乎没有着墨任何事实陈述,包括事件发生和过程皆不提,而是全然将故事线聚焦于一个罹难者家庭当中,纪录它们曾经美满,支离破碎,然后再慢慢拼凑回来。

此叙事手法有好有坏,对于不了解该事件的人可能难以进入,但却也将主题格局放大,从原先探讨某一特定事件丧子后的疗伤,拉大至每个意外变异后,那些「被留下的人们」的故事。一旦放大叙述主题,它可以是世越号,也可以不是,导演拍给熟悉整起事件的韩国人看,也拍给所有经历过这种伤痛的观众看,或许这也是电影有意轻描淡写「要求改革」和「批判政府」的原因,相较于控诉,它更是一段温柔的疗程

也许等待几年后情况更明朗了,会有另一部不同画风的世越号电影出现,以唤醒韩国大众重视此事件的决心。而现在,改变现状并非《没有你的生日》这部电影的主旋律,「哭完之后,我们能做什么?」若浮现此想法的观众也是电影多得的礼物。毕竟,疗伤后,我们再慢慢思考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不急。

心魔很像是家中某个黑暗的角落,那里可能积尘,可能藏着怪兽,偏偏每次走到家里任何地方,都得经过那个角落。吃饭会经过,睡觉会经过,连和朋友说电话也会不小心瞄到,但我们总是视而不见,说怎样就是不愿把灯打开,因为害怕无力抵抗那边的东西,所以只好当作不存在。然而,创伤治疗常常是反其道而行,逼你去开那盏灯,逼你走进那个角落,你可能会发现那边其实和其他地方没有不同,也可能会发现真的很需要清理,再一起合力将它尽量恢复原状

这很难,真的很难,如同电影后面那场庆生追思会外人都知道这是家属安慰自己的方法,但因为「相信」,相信逝者会来,相信他看得见,这就是治疗,到最后,其实我也相信逝去的人真的看得见,一旦相信,家属为逝者付出的过程,不知不觉也让思念善终了。

我仍然建议观众进戏院看《没有你的生日》之前,先花一段时间理解整起事件,你会带有很多疑问,你会发现其实没有当初想像得那么单纯,或者,你会感叹那些花样年华离开地真得太早,然后这部电影将以另一种视角诠释这起灾难,很多事情尽管时间过去了,并不代表人们真的放下了,如果更有心的人,可以进阶浏览许多纪录片、书籍专题新闻,我们或许没办法做出什么改变,但我们能做到减缓遗忘,这是电影和所有影视作品的初衷,也是那些遭遇切身之痛的家属,对于外在世界最卑微的期待。

●彭绍宇:政大外交系学生,现为自由影评人,认为电影传达生活的本质,也是生命的延续,因为从电影得到许多,也希望介绍好电影给更多人。在各大媒体都曾发表文章,目前于ETtoday韩娱版开设专栏「彭绍宇看韩国」。看更多请至部落格【彭绍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