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崁武术大会师 后场锣鼓亮相

云林县西螺七崁武术嘉年华」,今年特别介绍武馆阵头幕后英雄后场锣鼓」。(张朝欣摄)

云林县政府今年首度举办「西螺大桥艺术长廊艺阵文化祭」,24日重头戏为「西螺七崁武术嘉年华」,由西螺地区各武馆师父学校武术团体展现武艺,西螺七崁居民早年为保卫聚落而习武,现今则成为强身健体的运动,走入民众生活中。

「西螺七崁武术嘉年华」由西螺七崁武术文教基金会主办,今年除了展现振兴社、武野馆、勤习堂流派拳法套路,还特别介绍武馆幕后英雄「后场锣鼓」,让民众了解武馆阵头的分工合作

基金会董事长明哲表示,后场锣鼓通常由1个鼓、1面或数面锣、数面钹组成, 舞狮阵头需由打鼓师父配合舞狮者的走、卧、跳、跃等动作,以及喜、怒、哀、乐等情绪,才能将整个舞狮表演做到尽善尽美。

振兴社师父程文雄说,后场锣鼓一般以大鼓为主,鼓声弄狮者的脚步紧密配合,若没有鼓声,弄狮就没气氛,所以鼓手可说是弄狮过程指挥家,掌握全场节奏快慢及气势强弱。

勤习堂师父黄应华指出,鼓法变化是各团的特色,常由老师父担纲且需长期的练习,基本上以4拍的打法配合弄狮动作,有集合鼓、基本鼓、走路鼓、狮鼓战鼓凯旋鼓等。

今年「西螺七崁武术嘉年华」也加入武术天灯元素,由云林县长张丽善带领民众一同施放1颗大天灯与7颗中型天灯,施放前由多名云林县书法名家书写祈福语,象征西螺七崁武术的一飞冲天与绵延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