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对台湾抗日运动转型的意义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驻守宛平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卢沟桥抵抗日军。(新华社)
七七事变促成台湾抗日运动转型,台湾志士奔赴大陆,直接投入抗日战争,共赴国难。
七七事变,中日战争正式爆发,双方正式进入军事敌对状态。当时台湾人民在感性的国族认同上,不但未视中国为敌国,反而是仍视中国为祖国。这对日本殖民当局而言是不可忍受的。故七七事变后,日本殖民当局以国家机器暴力在台湾如火如荼地强行推动皇民化运动,以今天的政治术语来说,就是国族认同「日本化」的思想改造运动。
但是日人压迫愈严厉,台湾人民的抗日也愈激烈,七七抗战促成台湾抗日运动转型,亦即激发了台湾青年志士的奔赴对岸,直接投入抗日战争,共赴国难。这次台湾抗日运动的转型有四大特点:首先,他们不是个别的单一个人事件,而是许许多多的台湾菁英,不约而同,前仆后继地投入抗日大业。他们在台湾都需躲避日本殖民当局的严密监控,自己设法隐瞒亲戚友人,秘密辗转西行,奔向人生地不熟的祖国大陆。
其次,他们是日据殖民统治下出生成长的一代,接受完整日本化的教育,个个不但日语流利,且学历显赫,但身上流着的中国血液,使他们思想深处认同中国是祖国。这些台湾先辈愿意归返苦难祖国,投入抗战,共赴国难的原动力,就是强烈的祖国意识,强烈的祖国认同。
第三,他们分别加入国民党和共产党。当时中国大陆有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两大政党。故这些投身祖国民族保卫圣战的台湾志士,从或然率的角度,也就分别参加了国民党或共产党。就地理位置而言,他们如果是先回到华北,则多是加入中国共产党;如果是先回到华南,则大体上是加入中国国民党。
第四,表达台湾人民期盼回归祖国的强烈民意。1941年2月在重庆,在中国大陆南方各地的台湾抗日组织,例如「台湾独立革命党」、「台湾民族革命总同盟」、「台湾青年革命党」、「台湾国民革命党」、与「台湾革命党」,为了集中力量,合并成立以光复台湾为宗旨的「台湾革命同盟会」。次年4月5日该会在重庆举办「光复台湾宣传大会」,是日重庆各重要报纸同时刊出〈台湾光复运动专刊〉。1943年4月17日,该会发表宣言,郑重声明「台湾土地原为中国领土」「必须一致主张战后台湾应即归还中国」。同年11月开罗会议召开,当时「台湾革命同盟会」在召开第三届代表大会时通过「请以大会名义向英、美、苏各国领袖致敬,并要求其承认台湾归还中国」。因此,台湾志士代表台湾人民向国际社会发声,宣示台湾人民回归祖国的强烈意愿,表达台湾光复的民意。
回顾真实历史,中国历史与台湾历史是交互存在各自之中,其连结枢纽就是强烈民族感情的祖国意识。我们回归真实历史,应将被埋殁的父祖辈近现代台湾历史,重新与中国近代历史连结,恢复传承我们父祖辈的祖国意识。(作者为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