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唐代!揭密「燕京八绝」之一北京雕漆「剔红」之美
雕漆是一种把天然漆料在胎体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刻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在古代也被称为「剔红」,北京雕漆素有「燕京八绝」之一美誉,以雕刻见长。在漆胎上涂几十层到几百层漆,厚15~25毫米,再用刀进行雕刻,在2006年被列入大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介绍,雕漆创作过程包含髹漆、雕刻、磨光等工序,北京雕漆在2006年被列入大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雕漆。(图/翻摄自《新华社》)
雕漆工艺由于色彩的不同,亦有「剔红」、「剔黑」、「剔彩」及「剔犀」等名目,北京雕漆讲究造型古朴庄重,纹饰精美,据中国仅存的一部历史漆书,明代名漆工黄成着、杨明作注释的《髹饰录》记载:唐代已有「剔红」的制作。
雕刻的刀法,过去主要是平雕,大量的是浮雕、镂空雕、立体圆雕等。雕漆的配色也很讲究,过去只有黑、红、黄、绿4种颜色,发展到白、杏黄、茶红、粉红等20多种。
▲北京雕漆的代表性传承人马宁在工作室雕刻作品。(图/翻摄自《新华社》)
北京雕漆在乾隆以后一度逐渐衰退,到光绪22年(1896)已无官营作坊,技艺几乎失传,后由于清宫内需要修理雕漆工艺品,北京的民间雕漆又兴起。
到了民国时期,开始蓬勃发展,1920至1934年之间,雕漆作坊发展到几十家,大都设在北京崇文门、前门及朝阳门一带。如今的北京雕漆有别于过去一般是平雕,也出现了浮雕、镂空雕、立体圆雕。
► 零毛孔美肌从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