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鬼门开!回顾日式恐怖游戏中的经典

爱玩网原创专稿作者山之边真人,转载请在文首保留此行。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的“鬼节”,身为游戏玩家,每到这个时候又免不了要谈及关于恐怖游戏的话题。

正如中国鬼节七月半和外国鬼节万圣节两者之间的差别一样,恐怖游戏论及特色,东亚文化欧美文化的表现方式也是截然不同,至少对于国内玩家来说,还是日式恐怖的风格更加深入人心,觉得现在的恐怖游戏越来越不恐怖,也多半是因为欧美风格成了主流,下面就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在血浆电锯丧尸之外,曾让我们印象深刻的,由日本厂商贡献的日式恐怖游戏的经典名作。

《零》

正如提到恐怖游戏难免会把生化系列放在第一位一样,提到日式恐怖游戏,零系列也始终是最容易浮现出来的名字。2001年12月13日,首作《零Zero》登陆PS2和Xbox,为系列的整体风格奠定了基础,包括“照相除灵”等在内的一系列设计成为系列的独特标志。随后系列中最经典的《零红蝶》从画面剧情全面提升,恐怖要素大幅度增强,双子少女天仓姐妹更是成为系列代表角色,绝大部分玩家正是通过这一款对系列有了深刻印象。

截止到最新作《零濡鸦之巫女》为止,零系列一直都保持着固定风格,恐怖残酷的传说,阴暗昏沉的舞台,加上每每透过相机才能封印怨灵。虽然随着“脱裤魔”3D技术的进步让游戏中的美少女看起来越来越往死或生方向发展,濡鸦之巫女里面甚至毫不掩饰地说开发“湿身”效果就是为了这个时候派上用场……但零系列作为日式恐怖游戏的传统代表,也是如今为数不多还在出新作的作品,仍然值得推荐。

《死魂曲》

又名“尸人”的《死魂曲》当年在PS2上推出时一度也曾引人注目,虽然英文名字的“Siren”看起来是西方风格,但故事内核典型的日本传说。《死魂曲》三作故事,虽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不尽相同,但剧情是承接的,都是围绕着昔日7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奇异事件和一幕幕惨剧,时空扭曲,让现代人被卷入过去,揭开事件真相的故事。

游戏中的“尸人”初看起来和一般恐怖电影里面的怪物毫无二致,但难度上大为提高,玩家唯一可依靠的手段,也是游戏最大的特色就是“幻视”,利用感知对方视野来进行回避,避免太多的战斗,很多时候游戏更像是一款潜行游戏——这和单纯的杀戮自然不同,游戏中尸人近在咫尺的紧张感无时不在,后来许多游戏对此都有所效仿。遗憾的是系列在2008年之后就此淡出,PS4时代曾有传闻会开发新作但并无证实,让人多少有些遗憾索尼是否放弃了这个也曾算是自家招牌的恐怖作品。

钟楼

包括小岛秀夫在内的不少游戏制作人都提到过,《钟楼》是他们心中最为恐怖的游戏,而以恐怖游戏而言,《钟楼》系列的特有精髓就在于把“无法反抗”这种要素发挥到了淋漓尽致,游戏初代中的剪刀人自始至终都会紧追女主角,而玩家不可能进行任何反击,只能逃走躲避。这点对于当时的游戏来说可谓一个重要理念,也成为许多后来游戏效仿的对象——再恐怖的敌人如果玩家能选择战斗,那么恐怖感必然大幅度下降,这也是生化系列一路变成射击游戏的过程……

1995年《钟楼》首作最早在SFC上推出,之后移植了多个平台,1996年,续作《钟楼2》在PS上推出,2002年,PS2上的《钟楼3》发售,至此游戏也没法坚持特色,变成了普通的动作游戏,而随着系列的灵魂人物河野一二三离开,《钟楼》系列就此沉寂,但好消息是今年初其精神续作《夜啼》(Night Cry)计划已经启动,玩家大可以期待是否能继承昔日的风格传统。

异灵

对于大多恐怖游戏来说,“看不见”本身就是最大的恐怖,所谓“开门杀”、“回头杀”、“转角杀”本质都是利用玩家的视觉死角营造效果,不少游戏更是特意把场景调成昏暗,只能借助有限光源来探索——但这些比起当年土星SS上的《异灵》(ENEMY ZERO)来说还是不够看,这款游戏的敌人是真正的全程隐身,也不会提供观察道具,必须听音辨位,来察觉到怪物是否已经来到你的身边准备致命袭击,游戏中的紧张感可想而知……(最后一段甚至连声音辨位都失效了)

铸造这款特色作品《异灵》的,是如今已经逝去的鬼才游戏制作人饭野贤治,而他昔日打造的恐怖游戏还有率先使用电影镜头的《D之食卓》系列。比起各种手法营造的恐怖氛围,他在游戏中注入的强烈个人风格,不会刻意为了市场而满足大众,才是那个时代里最具价值,也是如今越来越缺乏的东西。

《恐怖惊魂夜》

在诸多日式恐怖游戏里,《恐怖惊魂夜》系列独树一帜的原因,是因为它的恐怖元素表现基本全是通过文字——游戏角色通篇只有模糊的蓝影。而它也是CHUNSOFT电子小说的巅峰作品代表之一。系列历代故事的模式大同小异,都是典型的荒岛杀人案,玩家需要扮演侦探推理真相找出犯人——当然从游戏本身的内容角度,推理失败才是关键,而游戏也根据选项不同准备了足够丰富的剧本,从超能力大战到日本神话,或是纯粹的杀人鬼结局……

因为语言的隔阂,这系列在汉化之前国内玩家接触的机会有限,受众当然远不及日本方面,同社CHUNSOFT的其他作品,如更早成名的《弟切草》或是后来的《忌火起草》也是类似情况,只有日语达人才感兴趣。反而是后来进化后的电子小说,如SE推出的《七日死》等作品可能接触的人更多些。

尸体派对》

因为恐怖游戏的特殊性,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大本钱就能达成效果,所以这几年颇有不少独立游戏开发者推出过虽然是小品但一样吓人的恐怖游戏,比如《玩具熊的五夜后宫》。而更早在日本方面,也有不少同人作者利用各种同人游戏开发工具(如Rpg Maker)推出过不同意义上的恐怖风格游戏,如《青鬼》、《IB》、《梦日记》等。

这方面最成功的作品代表,大概是由同人逆流回商业作的《尸体派对》系列。在PC98上推出后先后推出了PSP版、iOS版以及动画化等多媒体的改编,围绕着天神小学过去发生的故事也逐渐被大家熟知,尽管游戏的画面和系统都是看似简陋的原始RPG模式,但气氛的营造才是最为重要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仍然还有《寂静岭》系列,虽然从背景和手法上算不上日式恐怖游戏,但《寂静岭》最初的几作的确营造了不同于西式恐怖的氛围,也是能在早期有别于生化系列走出一条新路的原因,而此前凭借一个简单试玩就让无数人吓到死的《P.T.》也证明比起单纯感官上的冲击,精神方面的时刻施压才更为重要,让人更加惋惜这次游戏计划的无疾而终——目前只能寄望于未来小岛找到新的合作伙伴以个人名义开发,反正也不需要一定挂着寂静岭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