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8年拚幸福水台湾 赖建信:治水不分中央、地方

▲在前瞻基础建设计划中,资源是仅次于轨道建设、数位建设外,最重要的一部分经济部水利署署长赖建信表示,治水不分中央地方,透过流域综合治理方式,不论是从管理层面工程方法或非工程方法着手,在整合各部会资源后,大家一起利用8年的时间慢慢改善国内水环境,达到韧性国土,让民众可以安居乐业。(图/记者周宸亘摄)

记者洪菱鞠/台北报导

在蔡政府核定的「前瞻基础建设计划」中,水环境建设被列为发展重心之一,特别编列预算约2,507亿元,从治水、供水亲水三大主轴着手,目标营造不缺水、不淹水、喝好水、亲近水的生活环境。经济部水利署署长赖建信表示,治水不分中央、地方,必须整合资源、加速推行,才能进一步打造幸福水台湾;所有的水利工作,除了资本投资,还要搭配管理、法规等层面,从这几个支柱去支撑起对未来的想像。

台湾的降雨量高达世界平均值的2.6倍,虽雨水丰沛,但降雨时间不均且多集中在丰水期,加上地形、河川海岸条件以及气候变迁的挑战,使得水资源利用与管理难度很高。但不论农业产业民生,「水」都是不可或缺的必要元素,前瞻计划水环境建设主要朝「水与发展」、「水与安全」与「水与环境」三个主轴进行。

▲赖建信说,针对「水与发展」、「水与安全」、「水与环境」三大主轴都已经有初步计划,在执行上,水利署会有评核机制,依据地方政府提出的内容,河川局会先初步审查,之后送到行政院授权的经济部推动小组做综合评估和审核,而且保证要能达到一定治水效能,让拨出去的经费可以发挥最高效益。(图/记者周宸亘摄)

在水环境建设构想上,包括都会区强化都市下水道,推动自主防灾社区;结合水资源物联网实施农业精致灌溉;产业部分需有一定比例的再生水,做到一滴水、两次用,降低民生和产业之间的用水冲突;恢复河川生命力以及自然的海岸景观。整体来说,最终目标是要做到稳定供水,大幅降低淹水、缺水的风险,提高防洪治水的应变能力强化韧性国土,提供全民自然丰富的亲水空间

赖建信说,要促进所谓的韧性国家,综合治水策略需透过工程方法和非工程方法,因此部内同仁针对全国每一条河川水系资料,从过去已执行部分如滞洪池设施,以及未来8年内还能完成多少,经过统计后,汇整出大约200多本报告书,所有治水规划并非凭空想像;而整个计划总经费,来自于推估每一本报告书的概括金额和一定的准备费用,不会没有根据就特别分配给哪个县市较多预算。

▲每个县市面对的治水问题不同,像是石门水库每逢豪大雨,就有可能导致原水浊度飙高,进而影响民生用水。

赖建信提到,每个县市都有各自要面对的水问题,例如桃园石门水库每逢豪雨,原水浊度飙高导致民生没水可用;台南的6座水库要思考如何不再淤积;彰化、云林有些地方因地势低漥、地层下陷,所以会出现淹水情形,这些都是要进一步改善的治水地区

从解决水患来说,经济部自95年起即推动易淹水地区水患治理计划,目前易淹水地区面积已大幅减少,例如民国97年卡玫基台风来临时,造成云林淹水面积达11,448公顷,102年康芮台风时缩减为7,890公顷,今(106)年0601豪雨已降至1,475公顷,不过,全国仍有292平方公里(约占25%)尚待整治。在前瞻计划水环境建设推行的政策,其中还要面对的,就是极端气候造成的水环境变化。

▲今年梅雨季,受到滞留锋面与西南气流影响,超大豪雨侵袭北台湾,造成多个地区有淹水灾情。当短延时强降雨超过现行排水系统保护标准,会导致雨水宣泄不及,而水利署统计近几年民众居住地淹水原因有93%来自内水,除了平时要做好排水沟清理与都市下水道整治,另外还显示了都会区防洪及流域上、中、下游整体治理与管理的重要性。

还记得88风灾吗?当时受到中度台风莫拉克侵台,单日降雨量超过1,400毫米,造成台湾50年来最大水患,人命伤亡及农业损失惨重;再把时间拉回今年,梅雨季带来的超大豪雨,由于极短时间内急降雨超过现行排水系统保护标准,使得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淹水灾情。在极端气候影响下,如何应对短延时强降雨,达到民众所期望的不淹水,是现在十分迫切要面临的课题。「面对这种外在环境,就是天然气候环境的变化,今天「治水」已经不是一个单纯供需问题,还要因应所谓特殊事件下的稳定和韧性国土的感觉。」赖建信特别提到,有的人会海绵台湾,但试想当一年降雨在4天里下了57%的时候,那已经不是海绵能完全吸收的,「面对气候变迁,我们没有办法完全期待每年都是风调雨顺,但当不幸面对这些天然事件时,我们可以做到有更好的恢复能力。」

赖建信说,很多人只看到气候变迁带来的风险、危害,但其他国家如荷兰,面对同样的问题,却是把它当作一个机会,在台湾的水环境建设上,除了要做好基础建设防汛抗旱,还要有良善的管理、与时俱进的法规同时并行,而重点不在于理论,最主要还是执行,不能只沦为空谈,此外,民众观念也要有所转变,才能与水和谐共生。

(经济部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