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3.0时代应用来临
背景图片
阿里云物联网区块链方案技术架构
区块链发展迄今已逾10年,最早区块链1.0是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比特币或其他虚拟货币应用,为具备加密特性的数位货币或支付系统;区块链2.0则衍伸至货币外的其他金融领域应用,或与资产有关的注册、交易活动,例如Nasdaq Linq、Everledger等平台。目前发展中的区块链3.0应用范围不仅有货币、经济,也包括身分认证、物流、医疗、投票等,而区块链与物联网的结合,主要也是于该阶段展开多元应用。
区块链政策仍着重
观察全球主要国家的区块链政策,仍以健全产业发展与金融应用规范居多,包含美国区块链促进法案、英国区块链白皮书、德国国家区块链战略等,亚太地区如韩国将区块链纳入税收减免项目,新加坡允许全球加密厂商在当地扩展业务,日本启动区块链管理倡议网路等。
此外,产业标准除了B3i(保险区块链联盟)建立的金融保险应用标准外,尚有BiTA(全球区块链货运联盟)与Trusted IoT Alliance(可信物联网联盟)分别就货运、物联网安全性开发相关标准。然而,以政策内容而言,区块链发展、尤其是结合物联网的部分,仍未到大幅商用落地阶段,归咎主因是杀手应用服务迟迟未出现,还有扩展性的限制、成本考量、数据保护和隐私,致使现行多为产官合作示范如何以区块链结合物联网,或业界概念性验证(PoC)试行为主。
首先,在垂直领域应用上,2020年区块链技术演进步调放缓,但仍是各界持续耕耘与尝试的领域之一,区块链技术在物流、医疗等垂直领域中聚焦关键资讯、物品的验证与递送,甚至跨领域扩大至电信漫游应用,例如区块链结算厂商Clear开发漫游结算平台,借由更即时、更精准的数据,使电信业者能自动进行漫游折扣协议对帐,核算更为准确的收入,目前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与Vodafone皆是使用者。
若探讨区块链结合物联网的厂商,IBM可说是最积极发展的业者,随着COVID-19疫情爆发,IBM于2020年下旬宣布推出Digital Health Pass计划,该平台与多种疾病检验、温度扫描等物联网装置连结后,个人健康状况、检测结果便能以手机App管理、或自订隐私程度后开放共享,同时透过区块链的验证强化真实性和有效性,目前应用的潜在场景包括全球再度恢复旅行热潮的人群健康监控、大型体育与娱乐活动的入场检验等。
即便有诸多效益在,区块链仍有不少挑战需克服,首先,单看IBM推出的区块链数位健康护照平台或类似产品,虽对社会大众回归疫前生活有不少助益,然过往微软推出电子病历HealthVault,因无法提供够多元的设备整合与场景,在2019年底黯然退场,此外,如同物联网平台面临的窘境,诸多的疫情健康检验平台在国际间互通或认证的问题,仍待解决。
其次,隐私抑是能否获得消费者采用的重要考量之一,根据美国与新加坡调查指出,分别有7成与5成受访者,在隐私和安全疑虑下不愿使用COVID-19追踪应用程式,IBM在产品发表前已察觉相关议题,也强调设计时首重消费者隐私,该产品的普及实用性和民众接受度,将持续受到关注。
中国区块链政策
着眼资安、医疗与物流
中国在发布《「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时,将区块链列入重要战略发展方向,自2019年10月中国政府强调将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并要求加快推动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后,迄今逾1年仍持续就区块链推出相关政策,在政府推动趋势下,民间企业亦将区块链定为重点发展策略之一。
上游关键零组件业者和产业大厂在区块链结合物联网的技术方面,2020年仍多集中在资安与平台两大面向,资安面如紫光展锐的晶片春藤8910DM,广和通以该晶片打造区块链模组L610,以加强制造维护和安全性,并携手生态圈伙伴推出物联网晶片,以及以区块链为基础融合的解决方案。平台面则持续提高供应链透明度与流通效率为主,如腾讯的区块链布局以供应链金融、银行票据与司法存证等方面为主,中小企业承包商缺少真实业务数据和抵押担保资产,以致于难以获得银行授信,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腾讯物流链让厂商可将各方数据、甚至是银行与金融机构、监管机构资料,整合成记录真实营运资料的物流数据链,在完整监管下降低融资成本。
大陆区块链加速应用
着眼医疗健康与疫情防控
观察2020年全球区块链专利统计,前三名皆是中国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与平安集团,整体专利申请中国企业则占超越54%,此也反映于其多元应用上,除了常见的物流与溯源,诸如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智慧交通外,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中国加速区块链在垂直领域的应用,并以医疗健康和冷链物流为主。
医疗健康方面,不论是2020年中旬,由中国各区块链产业联盟共同发表的后疫情时期区块链发展报告,或是于2020年10月12日中国国家卫健委颁布的相关办法,皆着眼于区块链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资讯服务标准的制定,并进一步探索区块链在个人健康档案、电子处方签、智慧医院管理、疫苗管理等应用。产官方面如北京、湖南、福州等地方政府,以及苏州移动、宇链科技、东软交通等,皆针对医疗健康和COVID-19疫情防控推出区块链解决方案。
依赖冷链物流的市场
疫情区块链IoT发展重点
由于中国是全球第一大食品/农产品进口市场,肉类制品、水海产品与乳品等皆高度依赖冷链物流,厂商也陆续开发区块链一码溯源,以监管进口的冷链食品与服务,例如腾讯于深圳的货品随附码和人员健康码能确保全链条关键节点精准追溯,海尔推出的食安码为动态纪录节点操作,并即时根据疫情防控重点在监控荧幕上显示出安全、警戒、风险等不同状态。
阿里云则于2020年12月底发布冷链食品追溯系统解决方案,以蚂蚁链溯源平台为基础并整合支付宝,将冷链食品生产流通全过程资讯上链,消费者针对库存、冷链主体、冷链食品进出与不同类型冷链产销皆可追溯。中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现行已在9省运作,未来将扩大范围,从海关到生产加工、批发零售至后端的餐饮服务全链资讯化,成为疫情下重要商机之一。
台湾区块链生态系尚待建立
相较于国际,台湾在区块链结合物联网的步调上缓慢,较为积极的是2020年10月甫加入联发科AIoT生态系的国际信任机器(ITM),目前已研发出具有区块链扩容能力的SDK,相关解决方案运用在联发科AIoT平台i500、i350等全系列产品,应用于工业手持装置、POS系统与Kiosk自动服务机,2021年将以日本和美国市场作为发展重点。
台湾区块链现行发展模式以产学合作为主,如台湾区块链大联盟与交大区块链研究中心,初期以区块链新创团队支持、建立数位行销社群平台,以加值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各项产业,进而建立区块链节点以促成区块链互联网和产业生态系联盟,未来则规划打造物联网医疗和农业区块链行销与验证平台。
在产业应用上台湾目前仍多偏向金融保险业,例如国泰金推出环球贸易共享区块链来强化企业物流金流的验证,以克服企业重复融资与资料造假的疑虑,并预计与全球两大航运区块链联盟TradeLens、GSBN洽谈介接;南山产险则是与Gogoro合作推出台湾首个区块链里程计费式保险,以驾驶行为车险(Usage Based Insurance)为概念,现行以里程数作为调整保费基础,未来预计纳入急转弯、急煞车等驾驶行为,相关资讯则是以中华电信提供的区块链方案记录。
另外,由于台湾低温食品的冷链使用率已达90%以上,故物流冷链同样是受关注焦点,亚洲.矽谷计划自2019年起,执行为期2年的公共服务应用区块链技术示范计划,其中重点之一便是区块链在食品物流应用的系统扩充与优化,该计划第一阶段是以区块链结合IoT即时记录物流货况与温度资讯,2020年则进一步提升资讯信赖度与管理效能的优化,包括物流货况追踪、身分验证、温度资讯即时化等。.
国泰人寿与永联物流预计于2021年下旬启用全台最大智慧冷链物流园区,数位工具上聚焦的便是云端管理资料库和区块链应用,前者借由与永联与海洋大学的产学合作控管食安卫生,后者则以国泰的集团资源布局物流业区块链系统,并规划与加工服务厂商共同打造冷链供应链生态圈。(本文作者为拓墣产业研究院分析师曾伯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