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湿地100年消失7成 2050年57亿人活在缺水危机下

▲若水资源情况持续恶化,到2050年将有57亿人无水可用。(图/取自免费图库Pexels)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

危机已是全球迫切面临的问题巴西首都巴西利亚19日举行第8届「世界论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Audrey Azoulay)也在论坛上发表「世界水发展报告」,报告以「自然为基础的水方案」为主旨,强调人类应基于自然的方式因应水资源方面挑战

报告在一开始就指出,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消费模式的转变等因素,过去几十年来全球对水的需求一直以每年约1%的速度增长,并且在未来有可能继续大幅增长。

虽然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的需求量在近年来快速增加,但目前农业仍然占全球用水量的大宗。据统计,发展中国家与新兴经济体的用水量更是大幅增长。

由于全球的水资源有限,现有的可用水无法负荷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所需。此外,气候变化使全球的水循环加剧,将会使潮湿的地区更加潮湿,干旱的地区更加干旱。联合国估计,全球近半人口住在缺水地区,人数高达36亿人之多;这样的情况将会持续恶化,且到了2050年将增加到57亿人。

奥德蕾•阿祖莱在发表报告时警告:「若我们毫无作为,到2050年,全球约50亿人将面临缺水危机。」

水危机的原因除了可用水的匮乏,还有对水体污染据估计,有80%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被排放到环境中,导致总体水质恶化,为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全球对水的需求继续大幅增长。(图/达志影像

报告也指出,自1990年代以来,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河川水质都进一步恶化,且预计在未来几十年,恶化还会加剧,而这将威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健康和环境。

尽管全球有30%的土地森林覆盖,但其中至少有65%的森林处于退化状态。自1900年以来,全球已经损失大约64~71%的自然湿地。近年来,虽然欧洲湿地损失的速度有减缓趋势,但亚洲湿地的损失率仍然居高不下。报告也表明,土地利用的变化、土壤退化和侵蚀以及湿地丧失都与日益增加的自然灾害有关

报告配合3月22日世界水资源日,提倡以「自然为本」的方式解决水资源问题,这种水资源的管理方式虽然并非新概念,但它依然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联合国呼吁各国政府以「更环保」的方式来有效管理和改善水的品质供应,利用对生态更友善的「绿色储水方式,例如天然湿地、改善土壤湿度等更有利于补给地下水,比起兴建「灰色传统人造基础设施,如水库,更具效益及永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