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研报成股价大涨推手?公司回应:我真不是国内绝对龙头!

(原标题:券商研报股价大涨推手?公司回应:我真不是国内绝对龙头!)

旱地拔葱”系市场用以形容6月18日与21日深圳瑞捷(300977.SZ)股价表现的词汇。两个交易日内,该公司大涨39.08%,这其中还包括一个20%幅度的涨停。而此前,该公司股价阴跌了约两个月,累计跌幅达29.1%。

因连续大涨,深交所曾于21日盘后对深圳瑞捷下发《关注函》。

深交所针对该公司股价异动发出关注函后,让大涨的原因华西证券19日发布的一份研报联系了起来。在该研报中,证券分析师给予深圳瑞捷基于市场法估值116.37元的目标价,并称该股未来6个月潜在空间110%。而18日,深圳瑞捷收盘价仅为55.4元/股。

6月24日晚间,深圳瑞捷正式回应了此事。公司表示,研报指出的“公司是第三方工程评估国内绝对龙头”这一数据不够准确,经沟通,公司与研究报告出具方达成一致,对方即日起发起内部流程,将在一个月内完成研究报告替换,修正该部分描述。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深圳瑞捷:黄金赛道空间起,第三方评估龙头踏浪来》系深圳瑞捷上市后获券商发布的首份深度研报。

多家券商研报中提及“国内绝对龙头”

分析师给出的目标价直指翻倍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瑞捷主营建设工程第三方评估、管理咨询服务。从行业新闻及公司公告来看,近期公司股价暴涨前后并未有很重大的消息落地。

然而,华西证券6月19日发布的一篇题为《深圳瑞捷:黄金赛道空间起,第三方评估龙头踏浪来》的研报引起市场注意。Choice数据显示,这是深圳瑞捷上市后获券商发布的首份深度研报。

华西证券发布的深圳瑞捷深度研报

这份研报最瞩目的内容当属券商给予公司的目标价。华西证券表示:“根据我们预测,公司2021年仅21.8倍PE估值,内在价值被严重低估,给予公司基于市场法估值的116.37元为目标价,未来6个月潜在空间110%。”

对于看好公司的理由,华西证券表示:第三方工程评估在我国兴起于2008年后,主要内容包括对工程项目进行“体检”,提供全过程评价和管理提升方案,具有利润率高、客户黏性高的优点。伴随建筑存量面积增大,旧城改造提速,第三方工程评估赛道将显著扩容,测算未来市场空间600亿元,相较于现在扩容近20倍。公司是目前细分行业龙头和唯一上市公司,未来受益行业高速成长

华西证券还在研报中给出了一些关键数据,包括“公司是第三方工程评估国内绝对龙头,目前已与百强地产中的73家地产商建立合作关系业务范围涵盖500余个城市,过去5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49%”“上市后公司有望通过北京上海成都武汉运营基地的建设,加速全国进程,进一步增强业务拓展和竞争力。我们测算未来5年净利润或有4倍以上成长空间,瑞捷有望成为未来第三方工程服务的白马企业”等。

交易所发出关注函

公司赶忙澄清

该研报随即引发监管层关注。就在华西证券发布研报的隔天,深交所创业板公司管理部向深圳瑞捷发出关注函。

深交所表示,有媒体报道称“公司是第三方工程评估国内绝对龙头,目前已与百强地产中的73家地产商建立合作关系,业务范围涵盖500余个城市,过去5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49%。上市后公司有望通过北京、上海、成都、武汉运营基地的建设,加速全国化进程,进一步增强业务拓展和竞争力”。

显然,上述“媒体报道内容”与华西证券研报内容完全一致。

深交所要求公司“核实并说明前述报道的数据来源,相关报道是否准确,如否,请对前述报道作出澄清”。

深交所关注函

24日晚间,深圳瑞捷回复称,“公司是第三方工程评估国内绝对龙头”相关报道不准确,并澄清称“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风险第三方评估咨询业务的市场主体之一,且具有一定先发优势。”

来源:公司公告

关于股价短期内涨幅较大的原因,深圳瑞捷在公告中自称可能是因为“公司上市已超两个月,属于次新股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者逐步关注到公司,并对公司所处的细分行业存在持续看好而买入的可能。”

上海贝岭也发布类似公告

券商研报还需严谨

深圳瑞捷并非唯一一家近期公开澄清券商研报内容的上市公司。

随着A股市场持续回暖,成交量屡破万亿,涨停的上市公司数量也随之增多,部分券商研报有意无意起到了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

6月21日,近期股价揽入三连板的上海贝岭也在《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中表示:“公司关注到近期部分证券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对公司未来的营业收入、利润水平、每股收益、股价和市盈率等指标进行了预测。公司在此提示:上述预测为第三方预测,未经公司确认,相关信息以公司公告为准。”

在此之前,科创板明星股沪硅产业曾在上市初期股价大涨过程中,发布公告回应券商研报,该事件一度引发市场热议

2020年6月3日,沪硅产业由于“连续30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0%”,从而披露《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

沪硅产业方面表示:“公司关注到近期部分证券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对公司未来的业绩、每股收益、股价和市值等指标进行了预测,现将风险提示如下:公司上市以来未接受投资机构及证券公司调研,部分研究报告对公司业绩预测与公司历史业绩情况差异较大,对公司股价预计的依据不足,为其单方面预测,未经公司确认,相关信息以公司公告为准。”

业内人士认为,研报不能哗众取宠,更不可刻意误导,作为从业者的证券分析师应主动担负社会责任。号称“最严券业研报规范及分析师准则”的自律规定出台后,以往饱受投资者诟病的研报夸张描述、画饼式业绩预测等乱象均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证券业协会于2020年5月底发布了《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修订稿)》和《证券分析师执业行为准则(修订稿)》两份行业自律规则,分别对分析师研报质量、新媒体管理、外聘专家、廉洁从业、考评独立性、保密制度及适用规范等七大方面做出修订。

(来源: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