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倫理規範 AI教育淪災難
曾经,台湾最美丽的风景是人;现在,台湾最急迫的问题是人。且随AI将逐步渗透到各层面,社会将危机四伏。
例如教育部近日积极推AI教育,包括整合多所大专校院组「AI联盟」,提供学生跨校修读人工智慧课程,并将推动高中AI多元选修课程,在国中小积极推广AI教育,办「AI菁英争霸赛」等,却似乎忽略了AI对隐私、尊严和机构组织的重大威胁。
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行为动机归纳为五种,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分别是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与超越,满足初阶需求后才会进展到高阶需求。物欲类的底层需求是人的本能,寒索食饥索衣,无须教导。但高层次的超越与自我实现,若在生命的初始阶段未能确定方向,则一生飘忽无着落处。台湾目前危机就在此,少子化、丛林化、双标化、疏离化…都是这个本质问题出现的表征,且随着AI逐步掌控社会各领域,这种阶段性现象更可能固化成为常态。
台湾在中华文明圈内,中华文明以人为本,它用教育化成人文,透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让少年人理解自己生命需求的蓝图,相信人有无限可能,树立起一生追求的目标。因为目标明确,生命轨迹清晰,绝大部分人都能遵循前行,社会自然稳定。
但柔性文革的台湾教改,大破后却无能大立,虚无了传统价值观,却无法建构足以支撑生命重量的信念,凡事无可无不可,遂在迷雾中摸索前行。失去了安全、爱与归属,更遑论尊重、自我实现与超越,于是竞相追求「初阶需求」,急功近利,不愿承担责任。现实世界表面平和,但「兵凶战危」就在身边,许多人选择视而不见;职场看来自由流动,但就是突破不了低薪框限,那就选择在网路世界厮杀吧!
但网路世界才是真凶险,真实的丛林还容得泰山傲啸,网路丛林就是围殴打群架,黑手一挥,漫天谩骂把你生吞活剥,血肉模糊还被亏草莓。这样的现实,奢谈理想太过矫情,唾手可得的利益才是王道。许多人竞相进入诈欺集团,受少福法保护的未成年人尤其备受集团欢迎,不但工作轻松待遇好,抱团还能取暖。
推动竞争性AI竞赛,若不先行设想学生为了取胜或许会跨越道德底线,等于是为未来的犯罪行为提供温床。没有先行的道德教育及伦理规范,AI带给台湾的未必是福祉,反而可能是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