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教盟忧AI教育无伦理框架 学生恐暴露于偏见歧视
国教盟理事长王瀚阳(中)。(国教盟提供)
对于教育部近日积极推动AI教育政策,国教行动联盟今日表示,依国际经验,AI伦理争议从未消失,担心缺乏伦理框架下的AI教育,可能让学生暴露于偏见、歧视而不自知,亦可能因此对隐私、尊严造成危害,亦可能具潜在犯罪风险,建议教育部优先制定明确的AI伦理框架与使用规范,以保障学生使用时不逾越界限。
教育部近来包括成立「台湾大专院校人工智慧学程联盟」(Taiwan AI College Alliance, TAICA),整合台大等25所大专校院组成「AI联盟」,提供学生跨校修读人工智慧课程,并将推动高中AI多元选修课程,在国中小积极推广AI教育,办理「AI菁英争霸赛」等政策措施。
国教盟援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2021年11月23日发布「AI伦理建议书」,内容明确指出AI的危险存在于越来越多的性别及种族偏见,对隐私、尊严和机构组织带来重大威胁,大规模监视造成的危险,以及执法中使用越来越多不可靠的AI技术。
国教盟也提到,竞争性AI竞赛的推动,若无有效监管,可能导致不健康的竞争氛围,学生为了取胜或许会跨越道德底线,这反而会为未来的犯罪行为提供温床。
关于「城乡差距」的讨论,国教盟认为,问题并不仅是资源落差,真正的挑战在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样在城市中的许多孩子也缺乏学习动机。城乡差距的定义应该从以资源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动机为核心。教育是人的工作,我们应思考如何透过良好的师生互动,引导、激励孩子的学习动机,而非仅仅提供数位资源。
国教盟强烈呼吁教育部在推动AI教育的同时,应将拒绝偏见歧视、防止犯罪、提高学习动机作为优先考量,而非仅仅追求科技创新。建议教育部应优先制定明确的AI伦理框架与使用规范,以保障学生在使用AI时不逾越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