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旅游的精彩幸福这个时代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假期,不少人在返乡祭扫的同时就近郊游踏青,家长们带着孩子到红色旅游景区缅怀英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更有一些上班族拼上几天年假实现了一次早就开始计划的远行,全国各地迎来今年第一个旅游小高峰。数据显示,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2亿人次,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4.5%。

尽管假期前局部地区出现了本土新冠肺炎病例,但并没有对人们的出游安排造成太大影响,这一方面说明大家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应对措施已经有了较强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说明旅游需求十分旺盛,旅游已经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因旅游而精彩,旅游让生活更美好——旅游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大幅提升、高铁路网和空中航线的逐渐密集,说走就走的旅行已不再是奢望。不管是在公众假期,还是休年假,旅游都理所当然地成为愉悦身心的首选。大众旅游时代游客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景区观光,行走于特色街区、徜徉在胡同小巷,甚至逛逛当地的菜市场,都成为受人欢迎的旅游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旅游已经是一种学习方式。于名胜古迹中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于名山大川中学习地质生物等自然科学、于田园农庄中体验耕种辛劳、于流水线亲见工业文明的最新成果……无论成年人还是青少年,都能在旅游中长见识、学知识。特别是近年来,研学旅行逐步被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成为越来越多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在丰富多彩的研学课程中,孩子们不仅亲近了自然、提高了动手能力,更增加了彼此间的友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已经是一种成长方式。旅途中,绝美的湖光山色可以涤荡人们的心灵,丰厚的文化遗产可以激发人们的想象;旅途中,偶遇的一些人和事会给人以心灵的启发,克服的一些困难会给人以意志的磨砺。放下繁忙的工作,跳脱出繁杂的日常,一次旅游或许能让我们驱散萦绕在心中的烦闷、悟透平日想不通的道理。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和成长中,旅游与国人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密切。当前,我国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更加迫切,对美好旅游的向往自然也更加突出。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发展目的的旅游业,要更好发挥综合性产业优势,在巩固提升经济功能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突出幸福导向,适应旅游消费常态化、需求多样化等特点,优化产品供给,提升公共服务,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旅游中放松身心、体验美好、拥抱幸福。要锚定文化强国建设目标,更加突出社会文明导向,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助力精神文明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寓教于游中学习文化、开阔眼界、丰富阅历。要聚焦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整体进步,大力推动“旅游+”“+旅游”,形成人人参与旅游、共享旅游发展成果的局面,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旅游中陶冶身心、完善自我、成长进步。

40多前的《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说,旅游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之一,旅游应是人人享有的权利。40年后的当下,当我们展望“十四五”乃至2035年的美好愿景之时,每个人都相信,在大众旅游时代的“深处”,生活将在新的学习和成长中变得更加精彩;旅游的精彩,幸福着我们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