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到就医暴增!医示警「热急症5分类」:中暑最惨

▲近期连日高温,热伤害问题频传。(图/记者李毓康摄)

记者赵于婷/台北报导

近期高温和极端高温天数不断增加,热伤害问题也变得严重,亚东医院急诊医学部医师张闳斌指出,近期因热急症前来急诊的民众数量不断上升,但很多人都不太清楚热伤害的差别,其实热伤害包含「热中暑、热水肿、热痉挛、热晕厥、热衰竭」5种,其中热中暑死亡率较高。

张闳斌说明,人体会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等方式来维持体温恒定,但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辐射」、「传导」和「对流」这些散热方式会失效,加上高湿度时,人体透过出汗「蒸发」来散热的效率也会降低,因此当人体暴露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下,就可能会出现各种热伤害。

张闳斌呼吁,民众应避免在强烈阳光下长时间活动,随时补充水分,穿着宽松、透气且浅色的衣物,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此外,也要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独自工作,最好能以团队方式合作,以避免可能的不幸发生。另他也提醒,在急诊医学里,热伤害急症可区分为以下5种,民众可多加留意。

1.「热中暑」:很多民众会误解中暑的定义,其实「热中暑」是热急症中最严重的一类,指的是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失效,出汗蒸发无法有效散热,导致核心体温升高超过40.5℃,引发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症状包括躁动、迷糊、抽搐和昏迷等。如果延迟治疗,可能会导致永久性损伤,且死亡率较高。

2.「热水肿」:常发生在手或脚,特别是老年人在经过长时间交通旅途后,也可能出现在从寒冷环境回到温暖地区的年轻人身上,由于皮肤血管扩张和组织液滞留所致,通常几天内会自然消退,但少数可能延迟至六周。建议可擡高腿部并穿弹性袜以促进回流。

3.「热痉挛」:容易发生在湿热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的人,因大量出汗导致水分和电解质流失,腿部、肩膀或腹部会出现抽筋,可能持续达15分钟。应将患者移至阴凉处,并给予盐水或运动饮料。若出现小腿痉挛,可抓住脚趾向上翘,脚跟下蹬,同时伸直膝关节,如抽筋持续不止,需送医处理。

4.「热晕厥」:可能于热环境中长时间站立时发生,因下肢静脉血液滞留引起姿势性低血压。只需将患者移至阴凉处平躺并补充水分,通常短暂休息后症状会很快消失。

5.「热衰竭」:常发生于高温环境中,或因空气不良而大量流汗,导致水分和电解质流失。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虚弱、脉搏快而弱、姿势性低血压、晕倒和视力模糊;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超过40°C,意识清醒。应迅速将患者移到阴凉处平躺,保持呼吸通畅,可慢慢补充运动饮料,降温后迅速送医。